食道炎是食管黏膜炎症,多为良性,由多种因素引起,症状相对较轻;食道癌是食管恶性肿瘤,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检查上食道炎用胃镜等,食道癌用胃镜等。治疗上食道炎靠改变生活方式、药物等,食道癌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本质
食道炎:是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受到刺激或损伤,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本质多为良性病变,主要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本质是细胞的异常增殖且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主要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
二、症状表现
食道炎:常见症状有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样化,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消瘦等严重消耗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食道炎可能有其特定伴随症状,如感染性食道炎可能伴有发热等感染表现。
对于儿童食道炎,可能因误服腐蚀性物质等导致,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进食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需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成年女性若因胃酸反流导致食道炎,妊娠等生理状态可能加重胃酸反流而使症状更明显。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发生食道炎,可能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因烟酒刺激加重不适。
食道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吞咽时异物感、哽咽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从难咽干硬食物到难咽流质食物,还可伴有消瘦、乏力、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晚期会出现恶病质表现。
儿童食道癌极为罕见,若发生多与遗传等特殊因素相关,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且进展迅速。老年食道癌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更严重后果,需注重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女性食道癌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可能因激素等影响有不同的身体反应,但主要症状仍以吞咽困难等为主。
三、检查方法
食道炎: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情况,看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是诊断食道炎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了解胃酸反流情况,有助于判断有无病理性反流,对诊断胃酸相关性食道炎有重要价值。
食管钡餐造影:可观察食管蠕动情况及有无龛影等,但相对胃镜检查对食道炎的诊断敏感性稍低,主要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食道癌: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病变部位、形态,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确诊食道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等。
食管钡餐造影:可见食管腔内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破坏、管腔狭窄等征象,有助于发现食管病变,但不如胃镜准确。
CT检查:可了解食道癌有无食管外侵犯及转移情况,对临床分期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帮助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PET-CT检查:对于判断食道癌有无远处转移等有较高价值,能更全面评估病情。
四、治疗原则
食道炎:
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以减少胃酸反流。
药物治疗: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使用黏膜保护剂保护食管黏膜,若有感染根据病原体使用相应抗感染药物。
特殊人群:儿童食道炎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食道炎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妊娠女性食道炎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非药物干预为主。
食道癌:
手术治疗:早期食道癌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食道癌的重要方法。
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食道癌的姑息治疗,以缓解症状。
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食道癌的姑息化疗,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综合治疗:多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儿童食道癌由于其特殊性,治疗方案需高度个体化且谨慎选择治疗方式;老年食道癌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治疗需评估其身体状况后谨慎实施;女性食道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其生理心理特点,给予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