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落枕的物理治疗包括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疼痛,控制不同人群温度)、按摩(放松肌肉,不同人群力度不同,谨慎有颈椎病史者)、牵引(轻度拉开间隙、减轻紧张,儿童不建议、严重间盘突出者谨慎);运动疗法有颈部伸展运动(拉伸肌肉、增强力量,不同人群幅度调整,高血压者动作不宜快猛)和颈部旋转运动(改善活动度,不同人群幅度及有颈椎不稳定病史者需注意);还需纠正不良姿势预防复发,包括保持正确坐姿睡姿,工作学习定时调整姿势,选择合适枕头。
一、物理治疗
(一)热敷
1.原理及作用: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可控制在40-45℃;成年人热敷温度可稍高,但也不宜超过50℃,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为准。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敏感,热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2.操作方法:将热毛巾浸泡在40-50℃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颈部疼痛部位,可反复更换热毛巾保持温度;热水袋则需包裹毛巾,防止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烫伤。
(二)按摩
1.原理及作用:适当的按摩能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按摩时可从颈部两侧肌肉由上至下轻轻揉捏,再用手指点按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不同年龄段按摩力度有所不同,儿童肌肉娇嫩,按摩力度要轻柔;成年人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对于有颈椎病史的人群,按摩需谨慎,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按摩不当加重病情。
2.操作方法:按摩者用手指或手掌对颈部肌肉进行轻柔的揉捏、点按动作,每个部位按摩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
(三)牵引
1.原理及作用:轻度的牵引可以拉开颈椎间隙,减轻肌肉紧张。对于成年人可采用简单的颈部牵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宜过大,以3-5公斤为宜,牵引时间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牵引治疗,因为儿童颈椎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严重颈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牵引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进行,防止牵引导致病情加重。
2.操作方法:颈部牵引带固定在颈部,通过调节牵引带的重量来实现牵引,保持头部处于轻度后仰状态。
二、运动疗法
(一)颈部伸展运动
1.原理及作用:颈部伸展运动可以拉伸颈部紧张的肌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站立或坐姿下,缓慢将头部向一侧伸展,感觉颈部肌肉被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进行。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幅度可适当调整,儿童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适度伸展;成年人运动幅度可稍大,但要避免过度伸展造成损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伸展头部时动作不宜过快过猛,防止引起血压波动。
2.操作方法:头部向一侧缓慢倾斜,尽量使耳朵靠近肩部,保持一定时间后换另一侧。
(二)颈部旋转运动
1.原理及作用:颈部旋转运动有助于改善颈部的活动度。缓慢将头部向一侧旋转,眼睛尽量看向肩部后方,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儿童旋转幅度不宜过大;老年人颈部关节灵活性较差,旋转时要缓慢轻柔;有颈椎不稳定病史的人群,旋转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颈椎不稳定情况。
2.操作方法:头部向一侧缓慢转动,使面部朝向一侧的后方,保持一段时间后换另一侧。
三、纠正不良姿势
1.原理及作用:长期不良姿势是导致落枕的常见原因之一,纠正不良姿势可以预防落枕再次发生。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息时,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例如,坐姿时要保持脊柱挺直,头部正直,电脑屏幕高度要与眼睛水平;睡姿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一般成年人枕头高度在8-15厘米为宜,枕头应能支撑颈部生理曲度,儿童枕头高度相对较低,一般3-6厘米,以适应其颈椎生理曲度;对于肥胖人群,由于颈部脂肪较多,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和睡眠姿势,防止颈部肌肉因姿势不良而紧张。
2.具体措施:工作学习时定时调整姿势,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颈部;睡眠时选择符合颈部生理曲度的枕头,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