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成因包括肥胖相关、酒精相关、代谢相关、药物或毒物相关,肥胖相关是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且运动量不足致脂肪在体内储存包括肝脏,各年龄段肥胖人群可引发但中青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风险或高,生活方式是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加缺乏规律运动;酒精相关是长期大量饮酒致酒精在肝代谢产害物质干扰代谢使脂肪堆积,男性相对女性更易,青少年不宜饮酒;代谢相关中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等致脂肪堆积,高脂血症时脂质运输超肝代谢能力沉积,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加重风险,高脂血症者饮食等不良加重;药物或毒物相关是某些药物长期使用或接触工业毒物干扰肝脂肪代谢致堆积,儿童对药物毒物代谢解毒能力弱,老年人肝功减退使用药物后易出现代谢紊乱。
一、肥胖相关因素
成因:当人体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且运动量不足时,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储存,包括肝脏内。研究表明,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例如,体质指数(BMI)≥28kg/m2的肥胖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过多的脂肪合成会超过肝脏的代谢转运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
年龄性别影响:在各年龄段肥胖人群中均可能引发脂肪肝,但一般中青年男性由于生活方式相对更易导致肥胖,患病率可能相对较高;而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脂肪肝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饮料等,加上缺乏规律运动,会使体内脂肪蓄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二、酒精相关因素
成因: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对肝脏有害的物质,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脂肪酸代谢紊乱,使得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男性超过40g(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容易引发酒精性脂肪肝。
年龄性别影响:男性相对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耐受性可能有所不同,男性长期大量饮酒更易引发酒精性脂肪肝;不同年龄段中,成年人群长期大量饮酒均可能导致该疾病,而青少年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不宜饮酒,饮酒更容易损害肝脏引发脂肪肝等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包括饮酒频率高、单次饮酒量较大等情况。
三、代谢相关因素
成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利用脂肪供能,导致脂肪酸生成增加,同时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减少,使得脂肪在肝脏堆积。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可高达50%-80%。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时,血液中过多的甘油三酯等脂质运输到肝脏,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在肝脏沉积形成脂肪肝。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明显升高。
年龄性别影响: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患病后引发脂肪肝的风险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基础代谢情况不同,对代谢紊乱引发脂肪肝的易感性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人群基础代谢率下降,更易因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
生活方式影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加上可能存在的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会加重脂肪肝风险;高脂血症患者如果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多、运动过少等,也会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四、药物或毒物相关因素
成因:某些药物如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可能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过程,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一些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等,也会损害肝脏的代谢功能引发脂肪肝。例如,长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中约有15%-2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
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在使用可能导致脂肪肝的药物或接触毒物时,发生脂肪肝的风险无绝对性别差异,但儿童由于肝脏对药物和毒物的代谢解毒能力更弱,使用相关药物时更易引发脂肪肝等肝脏损害;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使用药物后也更易出现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合理使用可能损伤肝脏代谢功能的药物,或者处于毒物暴露环境中,是引发脂肪肝的相关生活方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