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影像学、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区分轻、中、重度脂肪肝。B超检查中轻度脂肪肝肝实质回声等有相应表现,中度次之,重度严重;CT检查中轻度肝密度高于脾,中度低于,重度显著降低且肝内血管影相对高密度;症状上轻度多无症状,中度有乏力等,重度有明显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轻度脂肪肝指标轻度异常,中度中度升高等,重度明显升高且可能总胆红素升高等。
一、影像学检查区分
(一)B超检查
1.轻度脂肪肝:肝脏实质回声前强后弱,肝内管道结构显示尚清晰。一般来说,肝脏的大小、形态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这种情况在肥胖人群或长期大量饮酒者中较为常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比如长期高热量饮食且缺乏运动的人群易出现轻度脂肪肝。
2.中度脂肪肝:肝脏实质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欠清晰,但仍可见肝静脉走向。此时肝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积增大,与代谢因素相关,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易进展为中度脂肪肝,其代谢紊乱影响了肝脏的脂肪代谢过程。
3.重度脂肪肝:肝脏实质回声严重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甚至难以辨认肝静脉及门静脉。肝脏体积往往明显增大,这种情况多与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大量酗酒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酗酒者,酒精对肝脏的损伤逐渐加重,可发展为重度脂肪肝,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二)CT检查
1.轻度脂肪肝:肝脏密度降低,但仍高于脾脏密度。通过CT值测量,肝脏CT值与脾脏CT值的比值一般在1-0.7之间(脾脏CT值为参照),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长期摄入过多高脂食物会使肝脏脂肪堆积处于轻度阶段。
2.中度脂肪肝:肝脏密度明显降低,肝脏CT值与脾脏CT值的比值小于0.7。此时肝脏的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加,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密度,与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相关,如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多种代谢紊乱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度脂肪肝。
3.重度脂肪肝:肝脏密度显著降低,肝脏CT值明显低于脾脏CT值,肝内血管影显示为相对高密度。肝脏体积增大较为明显,这种情况往往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严重的基础疾病相关,如长期卧床的肥胖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且营养摄入不均衡,易发展为重度脂肪肝,肝脏的脂肪沉积已非常严重,严重影响肝脏的血供和代谢功能。
二、根据症状表现区分
(一)轻度脂肪肝
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感,一般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这是因为轻度脂肪肝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较小,身体的代偿机制还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生活方式的轻微调整,如适当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结构,有可能使轻度脂肪肝得到改善,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中青年因生活方式不规律相对更易出现。
(二)中度脂肪肝
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右上腹轻度隐痛或胀痛等症状。乏力可能是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能量代谢出现障碍所致;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与肝脏体积轻度增大,牵拉肝包膜有关。此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始受到一定影响,若不加以干预,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糖尿病患者处于中度脂肪肝阶段时,由于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持续存在,会加速脂肪肝的进展。
(三)重度脂肪肝
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持续胀痛、黄疸等症状。黄疸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此时患者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生活受到较大限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治疗,对于老年人来说,重度脂肪肝可能会加重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肝脏功能的严重异常会影响整个身体的代谢和循环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辅助区分
(一)肝功能检查
1.轻度脂肪肝: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轻度升高或正常。如果是单纯性轻度脂肪肝,肝脏的炎症反应较轻,所以肝功能指标可能仅有轻微变化,与肥胖相关的轻度脂肪肝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肝功能有可能恢复正常。
2.中度脂肪肝:ALT、AST可中度升高,同时可能伴有谷氨酰转肽酶(GGT)轻度升高。此时肝脏的炎症反应有所加重,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代谢功能进一步紊乱,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中度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的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脂肪代谢负担。
3.重度脂肪肝:ALT、AST明显升高,GGT显著升高,还可能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等情况。肝脏的炎症和损伤较为严重,肝细胞大量受损,胆红素代谢严重障碍,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来阻止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患有代谢综合征且处于重度脂肪肝阶段的患者,多种代谢异常相互作用,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