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与体位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姿,运动与锻炼要选择合适运动并避免禁忌运动,腰部保护与保暖要注意搬运重物方式、佩戴腰围及保暖,体重管理要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并通过均衡饮食和运动控制,定期复查与就医要定期复查及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一、姿势与体位
1.坐姿: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可在腰部放置靠垫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时间前倾坐姿,长时间坐姿工作者建议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防止腰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导致椎间盘压力增加。对于儿童,在学习时要确保桌椅高度合适,使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距离,同时保持正确坐姿,减少腰椎发育过程中因不良姿势导致问题的风险;青少年则需注意避免久坐玩电子设备等不良习惯。
2.站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收腹挺胸,保持腰部自然前凸,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或弯腰站立,孕妇由于腹部隆起,站立时更要注意保持平衡,可适当利用支撑物维持良好站姿,减轻腰椎负担。
3.睡姿: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减轻腰部肌肉紧张;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保持骨盆和脊柱的中立位。对于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等原因,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以软硬适中的床垫为宜,既能提供一定支撑,又能保证舒适。
二、运动与锻炼
1.合适运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使腰椎在无负重情况下得到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平板支撑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可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腰部肌肉,但要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但要避免剧烈的腰部扭转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柔和的运动,太极拳中的一些姿势有助于调节腰部气血循环,增强腰部柔韧性,但要避免过度弯腰、扭转等动作。
2.运动禁忌:避免腰部剧烈扭转的运动,如快速弯腰捡重物、大幅度的腰部旋转动作等,这类运动容易导致椎间盘受到异常应力,加重突出程度;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如长时间弯腰拖地等,会使腰椎间盘承受较大压力。青少年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防止对正在发育的腰椎造成损伤,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加重腰部不适。
三、腰部保护与保暖
1.腰部保护:搬运重物时应蹲下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直接弯腰搬起重物,减少腰椎受伤风险;长时间腰部用力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可佩戴腰围辅助保护腰部,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对于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腰部,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腰部负担的行为。
2.腰部保暖: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压力,可通过佩戴护腰、增加衣物等方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更要重视腰部保暖,儿童在寒冷天气外出时也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防止因腰部受凉引发不适。
四、体重管理
1.控制体重原因:维持健康体重可减轻腰椎负担,因为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时,会使腰椎前凸增加,导致椎间盘承受更大压力,从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防止体重超标影响腰椎发育;成年人要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女性在孕期要注意合理增重,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对腰椎造成不良影响。
2.体重控制方法:通过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取;同时结合适度运动,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维持健康体重。例如,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天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身体活动量进行调整,每周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如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等。
五、定期复查与就医
1.定期复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或MRI)了解椎间盘突出情况的变化,以及腰部肌肉、神经等组织的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密切关注腰椎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变可能会加重,也需要更频繁地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2.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腰部疼痛突然加重、下肢麻木无力明显加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孕妇出现腰部不适等情况时也要及时就医,因为孕妇的特殊身体状况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对胎儿和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