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手法治疗包括推拿按摩法,其中放松肌肉手法有揉法、滚法,整复关节手法有腰椎后伸扳法、腰椎侧扳法;还有牵引按摩结合法,牵引有机械牵引和自重牵引,牵引后可继续按摩;不同人群手法治疗有注意事项,儿童患者手法需极轻柔,老年患者要注意力度及全身状况,女性患者特殊时期需谨慎,肥胖患者手法要适当调整力量和注意感知。
一、推拿按摩法
1.放松肌肉手法
揉法:用手掌或手指紧贴患者腰部肌肉,以轻柔缓和的节律进行环形揉动。通过揉法可以缓解腰部紧张的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例如,研究表明,揉法能够使肌肉中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加速排出,从而缓解肌肉的疲劳和紧张状态。一般从腰部两侧开始,沿肌肉走行方向进行揉动,时间约3-5分钟,需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对于体质较弱或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力度宜轻。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腰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滚动。滚法可以深入到肌肉深层,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滚法在腰部肌肉丰厚处操作,如竖脊肌等部位,每次操作10分钟左右,同样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患者不适。
2.整复关节手法
腰椎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位,医生站在一侧,一手按住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一侧下肢,将下肢后伸,使腰部产生后伸的扳动。这种手法可以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有研究显示,腰椎后伸扳法能够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缓慢、协调,避免暴力,一般每次对一侧下肢进行扳动,操作1-2次即可。
腰椎侧扳法:患者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抵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进行相反方向的扳动。侧扳法可以调整腰椎的侧方关节关系,对于腰椎侧弯等情况有一定的矫正作用。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方向选择合适的侧卧位,扳动的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够耐受且关节有松动感为宜,每次操作1-2次。
二、牵引按摩结合法
1.牵引方法
机械牵引:通过专门的牵引设备,对患者进行腰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通常起始重量可为体重的1/7-1/10,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重量。牵引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1-2次。机械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为后续的按摩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机械牵引能够使椎间隙增宽约2-4mm,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
自重牵引:患者仰卧位,利用自身重量进行牵引,可在腰部下方垫上逐渐加厚的垫子,使腰部抬起,达到牵引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牵引重量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调整,一般牵引时间15-20分钟,通过自身重量的牵引作用,缓慢拉开椎间隙。
2.牵引后按摩手法
在牵引结束后,可继续进行上述的放松肌肉手法和整复关节手法,但力度可适当调整,因为牵引后椎间隙增宽,组织松弛,手法操作时患者的耐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牵引后整复关节手法的力度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增加,但仍要以患者无明显疼痛加剧为原则,继续通过按摩手法缓解肌肉紧张,调整关节位置,促进椎间盘复位等。
三、不同人群的手法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手法治疗需更加谨慎。儿童的脊柱、肌肉等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手法治疗时力度要极轻,避免使用暴力整复关节手法。一般可采用轻柔的揉法、滚法等放松肌肉的手法,且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儿童的椎间关节等结构较为脆弱,暴力手法可能会造成脊柱的损伤,影响其正常发育。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手法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力度。在进行整复关节手法时,力度要比中青年患者轻很多,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例如,老年患者的骨质密度降低,暴力扳动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放松肌肉的手法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也要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手法治疗前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避免因手法操作引起患者血压波动等不良情况。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手法治疗要谨慎。月经期女性腰部可能较为敏感,手法治疗时力度不宜过重,尤其是涉及腰部的整复关节手法要避免在月经期进行。对于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因为手法操作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而对于非特殊时期的女性患者,手法治疗原则与一般人群类似,但要注意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手法力度和操作方式。
4.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腰部脂肪层较厚,进行手法治疗时,放松肌肉手法要适当增加力量,但要注意手法的深度要足够才能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整复关节手法操作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脂肪层厚可能会影响医生对手法力度和关节活动度的感知。需要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逐步调整手法,确保手法能够有效作用于腰部的肌肉和关节,同时避免因肥胖导致的操作不便而引起的操作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