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点性跟腱炎是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跟腱滑囊炎是跟腱周围滑囊的炎症,二者在定义与病理位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止点性跟腱炎有疼痛、局部体征等表现,影像学检查有相应特点,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跟腱滑囊炎也有其疼痛、局部体征等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治疗也分非手术和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各有不同情况需考虑。
一、定义与病理位置
止点性跟腱炎:是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跟腱止点处的纤维退变、钙化、增生等,多与过度运动等因素相关,常见于运动员及长期进行跑跳等运动的人群。
跟腱滑囊炎:是跟腱周围的滑囊发生炎症,滑囊主要起到减少跟腱与周围组织摩擦的作用,其病理表现为滑囊的充血、水肿、渗出等,可因外伤、过度摩擦等多种原因引起,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差异
止点性跟腱炎
疼痛特点:主要表现为跟骨后上方或下方的疼痛,尤其是在晨起或休息后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暂时缓解,但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加重,疼痛可向小腿后方放射。例如,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跟腱止点处疼痛较为显著。
局部体征:跟腱止点处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有时可伴有跟骨结节处的骨质增生,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增粗、挛缩等情况,影响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尤其在背伸踝关节时疼痛加剧。
跟腱滑囊炎
疼痛特点:疼痛部位主要在跟腱周围的滑囊所在区域,一般为跟腱附着点的周围肿胀、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活动时疼痛可加重,休息时疼痛有所减轻,但与止点性跟腱炎不同的是,其疼痛位置相对更表浅,且疼痛程度可能因滑囊炎症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局部体征:局部可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可能轻度升高,按压滑囊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波动感(当滑囊内积液较多时),踝关节活动一般不受明显影响,但如果滑囊炎症严重导致周围组织粘连,可能会影响部分活动范围。
三、影像学检查区别
止点性跟腱炎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跟骨结节处骨质增生、硬化,跟腱附着处有钙化影等,X线能较好地观察跟骨的骨质改变情况。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跟骨结节处是否有异常的骨质增生和钙化。
超声检查:可显示跟腱止点处的结构异常,如跟腱增厚、回声不均匀、纤维断裂等情况,还能观察到跟骨结节处的病变情况,对于跟腱内部的细微结构改变显示较为清晰。
MRI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跟腱止点处的软组织病变,包括跟腱的水肿、退变、撕裂以及跟骨骨髓水肿等情况,是诊断止点性跟腱炎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跟腱滑囊炎
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用于排除跟骨其他病变,如跟骨骨折等情况。
超声检查:可发现跟腱周围滑囊的积液、增厚等情况,能直观地看到滑囊的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的液体情况,对于诊断跟腱滑囊炎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能显示跟腱周围滑囊的炎症改变,如滑囊的增厚、积液等,还能排除跟腱本身的病变,与止点性跟腱炎的MRI表现有所不同,跟腱滑囊炎主要是滑囊的异常,跟腱本身的信号改变相对较轻。
四、治疗原则区别
止点性跟腱炎
非手术治疗:首先要减少引起跟腱损伤的运动,让跟腱得到充分休息。可采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冲击波等治疗方法,促进跟腱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择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经过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跟腱清理术、跟骨结节钻孔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跟腱滑囊炎
非手术治疗:同样需要减少局部的摩擦和刺激,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物理治疗方面,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等方法,促进滑囊炎症的吸收。如果滑囊内积液较多,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抽液治疗,但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也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儿童使用需谨慎。
手术治疗:一般在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滑囊炎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手术治疗,如滑囊切除术等,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的滑囊,缓解症状。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跟腱相关疾病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儿童出现类似症状,无论是止点性跟腱炎还是跟腱滑囊炎,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过度运动等因素。对于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减少剧烈运动、增加休息时间等物理治疗方法。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非甾体类抗炎药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跟腱相关疾病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止点性跟腱炎在老年人中可能与跟骨退变、骨质疏松导致跟腱附着处应力改变有关,治疗时除了考虑跟腱本身的炎症外,还需要关注骨质疏松的治疗,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跟腱滑囊炎在老年人中可能因关节退变、长期慢性摩擦等因素引起,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女性:女性在穿着高跟鞋等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跟腱的压力,从而更容易诱发跟腱相关疾病。无论是止点性跟腱炎还是跟腱滑囊炎,女性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等增加跟腱负担的footwear,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女性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运动方式和鞋子的选择,以减少跟腱损伤的风险。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跟腱相关疾病时,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跟腱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后果较为严重。在治疗止点性跟腱炎或跟腱滑囊炎时,要密切关注局部伤口情况(如有手术治疗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血糖水平,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