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由外伤或疾病引起,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及时治疗规范康复预后较好,否则可能有后遗症,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手指肌腱是指位于手指部位,能够带动手指进行屈伸等活动的纤维组织。人体手部的肌腱分为屈肌腱和伸肌腱,屈肌腱主要负责手指的弯曲动作,伸肌腱则主要负责手指的伸展动作。肌腱断裂是指这些纤维组织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多因外伤等因素导致。
二、常见病因
1.外伤因素
锐器切割:日常生活中,如刀、玻璃等锐器的切割伤是导致手指肌腱断裂的常见原因。例如,工人在操作机械时,手部被工具划伤,可能会造成屈肌腱或伸肌腱的断裂。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从事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较多,相对更易遭遇此类外伤;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在玩耍时也可能接触到锐器而受伤,但儿童的肌腱相对较细,损伤后恢复需更精细的处理。
钝性暴力:手指受到过度的挤压、扭转等钝性暴力也可引起肌腱断裂。比如,手指被重物砸压,或在运动中手指发生剧烈扭转,都可能导致肌腱结构受损。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钝性暴力损伤肌腱的风险较高;而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相对发生此类外伤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也需及时处理。
2.疾病因素
腱鞘炎相关:某些疾病如狭窄性腱鞘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导致肌腱变性,脆性增加,容易发生断裂。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可能与长期手部劳损有关,如长期从事织毛衣、打字等需要手部频繁活动的工作,会增加腱鞘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肌腱断裂的可能性。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手部关节及肌腱,导致肌腱破坏、断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活动期,炎症会侵蚀肌腱组织,使肌腱的强度下降。不同性别上,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相对略高一些,且在病情的不同阶段,肌腱断裂的风险也有所不同,病情控制不佳时风险更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指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疼痛程度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损伤程度而异,严重的肌腱断裂可能会导致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活动受限:手指的正常屈伸功能受到影响。如果是屈肌腱断裂,手指弯曲会困难;如果是伸肌腱断裂,手指伸展会受限。例如,屈肌腱断裂的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曲手指拿起物品,伸肌腱断裂的患者则难以伸直手指。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受限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手部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肌腱断裂后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手部功能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及时干预以保障正常发育。
畸形:部分患者受伤手指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如伸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手指下垂的畸形;屈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手指屈曲异常的畸形。
2.体征
肌腱紧张度改变: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肌腱的紧张度与正常手指相比发生变化。例如,屈肌腱断裂时,触摸受伤手指的屈肌腱,可能感觉其紧张度降低,失去正常的弹性。
压痛:受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按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手指的外观、活动范围等。通过主动和被动活动手指,判断肌腱断裂的部位和程度。例如,进行屈指试验来初步判断屈肌腱是否断裂,进行伸指试验来初步判断伸肌腱是否断裂。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的结构,判断肌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程度。超声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直观地观察肌腱的连续性,是一种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操作方式基本相似,但儿童由于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医生更耐心地操作以获取准确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肌腱断裂的情况,还可以观察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肌腱断裂情况,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但MRI检查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不适用,在检查前需要向医生说明自身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的肌腱断裂,如部分断裂且不影响手指基本功能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保守治疗。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指,使肌腱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愈合。固定时间一般需要3-4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固定时需要注意固定的松紧度,儿童的手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固定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的效果,需要医生根据儿童的手部尺寸精细调整固定装置。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对于大部分完全性肌腱断裂,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在受伤后1-3周内进行较为合适,此时局部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且有利于肌腱的早期修复。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同时合并严重的感染等,需要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手术主要是将断裂的肌腱进行缝合修复。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之后根据肌腱愈合情况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在康复锻炼过程中,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遵循不同的康复进度,儿童的康复锻炼需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督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肌腱愈合,而成年人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强度。
六、康复预后
1.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肌腱修复术后的早期,一般是固定后的1-2周内,主要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训练,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手指,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但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对于儿童患者,家属需要更加耐心地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情绪,避免因康复训练带来的不适而产生抵触情绪。
中期康复:固定拆除后进入中期康复阶段,开始进行主动的手指屈伸训练,但力量要逐渐增加。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抓握物品、伸展手指等动作训练,逐步恢复手指的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进度不同,成年人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由于手部功能还在发育,康复训练需要更注重安全性和逐步引导。
后期康复:后期主要进行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通过使用握力器等工具增强手指的力量,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如拾豆子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经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程度的手指功能,但恢复程度会因损伤程度、治疗时机、康复训练等多种因素而异。
2.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及时接受治疗并进行规范康复训练的患者,预后较好,能够恢复较好的手指功能。但如果损伤严重、治疗不及时或康复训练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手指功能恢复不佳,出现手指屈伸受限、力量减弱等后遗症,影响手部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的恢复潜力相对较大,但如果康复训练不当可能会对其手部功能发育造成长期影响;成年人如果恢复良好,一般可以较好地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