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痛需要通过休息与制动减少刺激、物理治疗与拉伸放松、局部用药与口服药物、手术干预与长期管理等方法治疗。

1、休息与制动减少刺激
后脚跟痛常见于足底筋膜炎或跟骨骨刺,过度行走、站立会加重炎症。需减少长时间负重活动,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改用软底鞋或带足弓支撑的鞋垫。
2、物理治疗与拉伸放松
使用冲击波治疗或超声波理疗,通过机械振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坐姿时用毛巾包裹足底,缓慢拉伸脚趾至有牵拉感,保持30秒后放松,重复10次;或站立时脚尖踩台阶,缓慢下压脚跟至极限,重复15次。坚持拉伸可增强足底肌肉弹性,减少筋膜张力。
3、局部用药与口服药物
疼痛部位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通过透皮吸收减轻炎症。若疼痛剧烈,可短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但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糖尿病患者慎用口服药,需监测血糖变化,避免掩盖感染症状。
4、手术干预与长期管理
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且影像学显示严重跟骨骨刺或足底筋膜撕裂者,可考虑关节镜手术清理增生组织或松解筋膜。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活动。
若后脚跟痛伴夜间痛醒、局部红肿发热,或出现足趾麻木、行走困难,需立即至骨科或足踝外科就诊,排除骨折、肿瘤或神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