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拉肚子本身不等同患癌,但某些致长期腹泻疾病与癌症有关,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息肉(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不同人群长期拉肚子需注意不同要点,儿童防脱水等,成年人40岁以上等有家族史等要尽早肠镜,老年人防营养不良等且要排查肿瘤,长期拉肚子需重视,有高危因素及时就医查病包括癌症病变。
一、可能引发长期腹泻的疾病及与癌症的关系
1.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有研究表明,病程超过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升高10-20倍。其机制可能与肠道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肠道黏膜不断修复再生,增加了基因突变的概率有关。
克罗恩病:也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肠道疾病,同样与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长期克罗恩病患者发生肠道癌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群,不过相对溃疡性结肠炎引发结肠癌的风险稍低一些,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2.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如果长期存在且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息肉的增大、数量的增多,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会增加。例如,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高达50%左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肠道息肉的概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患肠道息肉的风险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绝对的显著差异,但有肠道息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肠道息肉的发生风险,因为这种饮食方式不利于肠道健康,容易导致肠道内环境紊乱,促进息肉的形成。
二、不同人群长期拉肚子需注意的要点
1.儿童
儿童长期腹泻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食物过敏、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引起。对于儿童长期腹泻,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是感染性腹泻,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儿童长期腹泻伴有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情况,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先天性肠道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肠镜等,以排除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2.成年人
成年人长期腹泻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如果有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更要提高警惕。同时,要注意观察腹泻的伴随症状,如是否伴有便血、腹痛、腹部包块等。如果成年人长期腹泻,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家族癌症病史,或者近期出现大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应尽早进行肠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肠道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
3.老年人
老年人长期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肠道功能衰退、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等)、药物副作用等有关。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对于老年长期腹泻患者,要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同时,要积极排查可能的病因,包括肠道肿瘤等。因为老年人是肠道肿瘤的高发人群之一,所以通过肠镜等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病变非常重要。
总之,长期拉肚子不一定会得癌症,但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存在一些高危因素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疾病,包括潜在的癌症病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