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常见全身表现为疲劳乏力、气短懒言;脏腑功能相关表现有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呼吸系统的咳嗽无力、易感外邪,神经系统的精神萎靡、心悸自汗;还有面色萎黄以及舌象脉象的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等表现,不同年龄、健康状况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一、全身表现
疲劳乏力:气虚者常感觉全身没劲儿,即便没有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也容易疲惫,这是因为气是推动人体各项机能运转的动力,气虚则推动无力,身体各器官功能活动减弱,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从年龄方面来看,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容易出现气虚导致的疲劳乏力;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也较易出现气虚疲劳;有慢性病史的人群,疾病消耗正气,也可能引发气虚疲劳。
气短懒言:呼吸气短,说话时声音低微、懒得说话,这是由于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不足,影响了呼吸功能以及发声相关的机能。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因气血相关问题出现气短懒言,但并非绝对;对于儿童,若存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气短懒言;对于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气短懒言的气虚表现。
二、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脾胃气虚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腐熟和运化水谷,导致食欲下降。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若脾胃气虚,可能出现厌食、挑食,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脾胃功能本就逐渐衰退,若再气虚,食欲不振情况更明显;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患者,脾胃气虚易加重食欲不振症状。
腹胀便溏:脾胃气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导致腹胀,大便稀溏。儿童出现腹胀便溏可能与先天脾胃功能较弱或饮食不节有关;老年人腹胀便溏可能是脾胃功能衰退基础上加上气虚所致;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气虚会加重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胀便溏。
呼吸系统
咳嗽无力:肺气虚则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咳嗽时无力,且咳嗽声音低微,病程往往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儿童肺脏娇嫩,肺气虚易出现咳嗽无力;老年人肺功能本身减退,肺气虚会使咳嗽更无力;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肺气虚会让咳嗽无力的症状加重。
易感外邪:肺气虚卫外不固,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肺气虚更易反复感冒;老年人卫外功能衰退,肺气虚后更容易遭受外邪侵袭而感冒;有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病史的人群,肺气虚会进一步降低抵御外邪能力,频繁感冒。
神经系统
精神萎靡:心气不足时,人体精神活动受到影响,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表现。对于儿童,若先天心气不足或后天养护不当,可能出现精神不佳;老年人心气衰退,加上气虚,更易精神萎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心气不足导致的精神萎靡可能更为明显。
心悸自汗: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导致心悸;同时,气虚不固,出现自汗,即不运动或轻微运动时就出汗较多。女性在生理期、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若心气不足,更易出现心悸自汗;老年人心血管功能衰退,心气不足时心悸自汗症状更突出;有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心气不足会使心悸自汗症状加重。
三、其他表现
面色萎黄: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色发黄、没有光泽。儿童面色萎黄可能与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有关;老年人气血衰退,面色萎黄更常见;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面色萎黄情况可能较明显。
舌象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通过舌象和脉象可以辅助判断气虚,不同人群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的表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舌象脉象的变化相对成人更具特殊性,需要结合儿童自身特点进行判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舌脉变化可能更明显地体现气虚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