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可通过饮食和其他方式辅助,饮食上要摄入富含铁的动物肝脏、红色肉类、鱼虾贝类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其他方式包括保持充足合理作息及适度运动,若血虚严重需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并针对性治疗。
一、饮食补血
(一)富含铁的食物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约为22.6毫克,且铁的吸收率较高。动物肝脏是很好的血红素铁来源,血红素铁不受其他食物因素干扰,能被人体较高效地吸收利用。例如,每周可适量食用1-2次猪肝,可采用炒、煮等烹饪方式,但要注意烹饪卫生和适量,避免因过量摄入胆固醇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食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因肝脏中维生素A等含量较高而过量摄入导致中毒风险;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安排食用量。
2.红色肉类:像牛肉、猪肉等红色肉类,每100克牛肉中铁含量约为2.8毫克左右,猪肉中铁含量因部位不同略有差异,一般也有一定含量。红色肉类中的铁也是血红素铁,易于吸收。日常饮食中可将红色肉类纳入食谱,如做成牛肉炖萝卜、猪肉炒青椒等菜品,不同性别在食用量上可根据体力活动等情况调整,一般成年人每天可摄入50-100克左右的瘦肉部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要注意选择瘦肉并控制食用量,烹饪时尽量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避免油炸等增加油脂摄入的方式。
3.鱼虾贝类:例如每100克虾皮中铁含量可达62.6毫克,蛤蜊每100克含铁量约为10.9毫克等。鱼虾贝类不仅富含铁,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以做成清蒸虾、蛤蜊汤等,不同年龄人群食用时需注意,儿童食用虾类等要避免过敏情况,可先少量尝试;老年人食用贝类等要注意烹饪熟透,防止因寄生虫等问题影响健康。对于女性来说,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适当增加鱼虾贝类的摄入来补充铁元素,但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如有海鲜过敏史则不能食用。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1.新鲜水果:橙子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猕猴桃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可高达62毫克。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蔬菜、豆类等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促进其吸收。所以在食用富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效果更好。例如,在吃菠菜等含铁蔬菜时,可搭配橙子一起食用;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可选择口感较好、易于食用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注意避免儿童一次性食用过多水果导致血糖波动等问题;老年人可根据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果,如将水果切成小块或打成水果泥等方便食用的形式。
2.新鲜蔬菜:青椒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约为144毫克,西兰花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像在制作菜肴时,可将青椒与含铁的肉类一起炒制,如青椒炒肉丝,这样既保证了蛋白质的摄入,又能通过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可增加蔬菜的摄入频率,保证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在500克左右,其中要有一定量的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要注意蔬菜的烹饪方式,避免过于生冷刺激,可采用蒸煮等方式,以保护胃肠道功能同时获取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二、其他方式辅助补血
(一)合理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补血也很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营养物质的代谢等活动,有助于身体的造血功能正常运行。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学龄儿童也需要10小时左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身体的造血和生长发育;老年人睡眠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方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老年人保证6-8小时睡眠即可,但要注意睡眠中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
(二)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不同性别在运动方式选择上可根据自身特点,女性可选择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塑造身形的运动,男性可选择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选择趣味性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既可以锻炼又能增加乐趣;老年人则适合选择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血虚情况较为严重,仅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能不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例如排查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具体的血虚相关疾病,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