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病理状态,可分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两类,诊断金标准包括肝脏超声、MRI-PDFF及肝活检,临床诊断需结合饮酒史和其他肝病排除;其核心致病机制涉及代谢综合征、氧化应激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病理分级采用SAF系统,预后评估指标包括FIB-4指数和NAFLD纤维化评分,疾病转归规律显示合并糖尿病时肝硬化风险显著增加;综合管理方案涵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代谢手术指征;特殊人群管理要点包括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及儿童患者的针对性措施;长期随访需监测多项指标,防控心血管风险,并对肝硬化及纤维化3期患者进行肝癌筛查。
一、脂肪肝的医学定义与诊断依据
1.1医学定义: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病理状态,当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即可确诊,根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类。
1.2诊断金标准:肝脏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可发现肝实质回声增强、后方衰减等特征性表现;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测定(MRI-PDFF)可定量检测肝脂肪含量,准确率达95%以上;肝活检仍是诊断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1.3临床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肝需满足无过量饮酒史(男性乙醇摄入量<30g/d,女性<20g/d),且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需符合饮酒史>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
二、脂肪肝的核心致病机制
2.1代谢综合征关联:约70%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组织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通过门静脉系统大量涌入肝脏。
2.2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使脂肪酸β氧化受阻,活性氧(ROS)生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导致肝细胞膜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
2.3肠道菌群失调:肥胖患者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例倒置,短链脂肪酸合成减少,内毒素水平升高,通过TLR4/NF-κB通路激活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进程。
三、脂肪肝的临床分级与预后
3.1病理分级系统:采用SAF评分系统(Steatosis活动度纤维化),其中脂肪变程度分为S0(<5%)、S1(5%~33%)、S2(34%~66%)、S3(>66%);炎症活动度分为A0~A3级;纤维化程度分为F0(无纤维化)至F4(肝硬化)。
3.2预后评估指标:FIB-4指数(年龄×AST/(血小板×√ALT) >2.67提示进展期肝纤维化风险高;NAFLD纤维化评分(NFS)结合年龄、BMI、糖尿病史等6项参数,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发生风险。
3.3疾病转归规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0年肝硬化发生率<1%,但合并2型糖尿病时风险增至15%;脂肪性肝炎患者5年内肝纤维化进展率达30%,需每3年进行一次肝弹性检测。
四、脂肪肝的综合管理方案
4.1生活方式干预:体重下降5%~7%可改善肝酶异常,下降10%以上能使脂肪肝完全消退;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GI<55),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25g;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增加肌肉量。
4.2药物治疗选择:维生素E(800IU/d)适用于非糖尿病、非肝硬化患者的脂肪性肝炎治疗;吡格列酮(30mg/d)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监测水肿和骨密度变化;奥贝胆酸(25mg/d)通过激活FXR受体减少肝脂质合成,适用于纤维化2~3期患者。
4.3代谢手术指征:BMI≥35kg/m2且合并2型糖尿病,或BMI≥30kg/m2经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可考虑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后2年脂肪肝缓解率达85%。
五、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5.1妊娠期女性:孕中期血清ALT升高需排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该病死亡率高达18%,确诊后应立即终止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3mmol/L以下,以减少胎儿巨型症风险。
5.2老年患者:65岁以上患者肝纤维化进展速度较年轻患者快30%,需每6个月检测肝弹性值;合并心血管疾病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转氨酶水平,AST/ALT>3提示药物性肝损伤可能。
5.3儿童患者:肥胖儿童脂肪肝患病率达38%,治疗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饮食干预,避免使用减肥药物;青春期前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缓慢,但进入青春期后因激素变化可能加速疾病进展。
六、长期随访与并发症预防
6.1监测指标体系:每6个月检测肝功能、血脂、血糖、肝弹性值;每年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评估门静脉高压征象;合并2型糖尿病者需每年筛查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
6.2心血管风险防控:脂肪肝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倍,需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HDL-C>1.0mmol/L(男性)或>1.3mmol/L(女性);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时,需评估出血风险。
6.3肝癌筛查策略: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必要时行增强CT或MRI检查;非肝硬化但纤维化3期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细胞癌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