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肝脏病理改变,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类,发病机制分别与饮酒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因类型而异,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发病机制
(一)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大量饮酒时,酒精在肝脏内代谢,产生的乙醛等物质会损伤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脂肪酸的代谢,导致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堆积,同时还会抑制肝细胞对脂肪的氧化分解,从而引发酒精性脂肪肝。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
1.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因素可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以及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减弱,肝脏合成脂肪酸增加,而外周组织摄取脂肪酸减少,进而导致肝脏内脂肪合成增加、转运减少,引起脂肪堆积。
2.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过多的脂肪酸等脂质物质会进入肝脏,超过肝脏的代谢和转运能力,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
3.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同时还会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炎症损伤和脂肪变性。
三、临床表现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食欲不振、腹胀等表现。如果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脂肪肝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前场回声强于后场、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等表现,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2.CT检查:CT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较高,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小于1,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MRI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S可定量分析肝脏内脂肪含量,是诊断脂肪肝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血清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轻度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GGT升高较为明显。
2.血脂检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
3.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检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合并胰岛素抵抗,可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五、治疗与预防
(一)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戒酒,同时针对肝脏损伤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保肝药物等。对于出现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等治疗。
预防: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男性每周饮酒量不超过14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不超过5两),女性减半。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与预防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治疗措施,包括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体重逐渐减轻,一般要求体重减轻5%-10%。
治疗基础疾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保肝抗炎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过度摄入;坚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对于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B超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脂肪肝并及时干预。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多与肥胖、不合理饮食(如高糖、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鼓励儿童进行适量运动,如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对于肥胖的儿童脂肪肝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控制体重,避免采用过度节食等不恰当的减肥方式。
(二)孕妇脂肪肝
孕妇脂肪肝相对少见,但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果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孕妇脂肪肝可能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孕妇出现肝衰竭、胎儿窘迫等情况。
(三)老年人脂肪肝
老年人脂肪肝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上要更加注重综合管理,生活方式干预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饮食调整要兼顾营养需求和疾病控制。同时,要密切监测肝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