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多数患者基本措施,严格卧床后逐步活动,注意姿势)、牵引治疗(增椎间隙宽减椎间盘压,依个体调重量时间,不同年龄有差异)、物理治疗(热敷促血液循环缓肌痉挛、按摩需专业轻柔避损伤、针灸通经络止痛且依年龄操作);手术治疗有适应证(经严格非手术无效、马尾神经综合征、明显神经根受压体征等,不同年龄综合评估)及方式(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不同年龄术后恢复等有别,术后均需依指导康复锻炼但强度进度不同)。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是基本的治疗措施。一般严格卧床3周,之后可佩戴腰围逐步下地活动。卧床时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具体时长和活动恢复时间需根据个体病情和恢复情况调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并更谨慎地进行下地活动。
生活方式方面,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一般采取仰卧位,可在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以放松腰部肌肉。
2.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牵引重量、时间等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重量开始时可较小,如5-10kg,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不同年龄患者对牵引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由于脊柱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老年患者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更加谨慎评估,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
生活方式上,牵引治疗时患者需保持放松,按照医生指导的姿势进行。
3.物理治疗
热敷:热敷可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注意避免烫伤。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压力。但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手法要轻柔。对于年龄较大或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椎体损伤等不良后果。生活方式上,按摩后短时间内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
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等作用。对不同年龄患者的针灸操作需考虑其身体耐受和穴位特点,儿童针灸时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进针深度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明显的神经根受压体征,如神经根支配区域肌肉力量明显下降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判断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基础疾病等。例如儿童患者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一般不轻易选择手术;老年患者若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谨慎评估是否符合手术适应证。
2.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切除等。手术通过直接暴露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来解除神经根压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情况不同,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样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方式,儿童一般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生活方式上,无论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患者都需要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锻炼,逐步恢复腰部功能,但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锻炼强度和进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