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站立易引发腰疼,原因包括肌肉骨骼因素如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压力增加,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相关,疾病因素如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腰部筋膜炎,还有鞋子因素、体重因素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也各有需注意之处。
一、肌肉骨骼因素
(一)腰部肌肉劳损
长时间站立时,腰部肌肉需要持续收缩以维持身体的姿势稳定。例如,一项针对长时间站立工作人群的研究发现,站立1小时后,腰部竖脊肌等肌肉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强。如果站立时间过久,肌肉会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引发劳损,导致腰疼。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售货员、交警等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二)腰椎间盘压力增加
站立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正常情况下,站立时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约为平卧时的1.5倍左右。随着站立时间的延长,椎间盘内部的髓核会向周围挤压,若本身存在椎间盘退变等基础问题,就容易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疼。例如,有腰椎间盘退变基础的人,长时间站立后更易出现腰部疼痛不适。
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相关
(一)正常脊柱生理曲度
人体脊柱存在正常的生理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以及缓冲运动时的冲击力。长时间站立时,腰椎前凸可能会过度牵拉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如果站立姿势不正确,会进一步破坏脊柱的生理曲度,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等受力不均衡,引发腰疼。比如,站立时弯腰驼背的姿势会使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增加腰部的应力集中,容易引起疼痛。
(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的影响
长期站立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后,还可能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例如,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会使脊柱周围的肌肉、关节等结构的力学平衡失调,增加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地发生风险从而引发腰疼。
三、疾病因素
(一)腰椎退变性疾病
1.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增长,腰椎会出现骨质增生等退变情况。长时间站立时,增生部位可能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筋膜等,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腰疼。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的腰部不适,站立过久会加重这种疼痛症状。
2.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患者站立过久时,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受到的压迫相对增加,会出现神经缺血、缺氧等情况,进而引发腰疼,并可能伴有下肢的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地症状。例如,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因腰疼、下肢不适而需要休息,这与站立过久导致神经受压加重有关。
(二)腰部筋膜炎
长时间站立使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部筋膜炎。腰部的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后,会出现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腰部疼痛,尤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站立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站立又会加重疼痛。
四、其他因素
(一)鞋子因素
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站立过久也可能导致腰疼。例如,高跟鞋会改变人体的重心,使腰部肌肉过度紧张来维持平衡;而平底鞋如果没有良好的支撑,也不能有效缓冲站立时对腰部的冲击力,都可能增加腰部的负担,引发腰疼。
(二)体重因素
体重过重的人长时间站立时,腰部承受的压力更大。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公斤,腰部所承受的压力大约会增加数倍,这会加速腰部肌肉、椎间盘等组织的劳损,从而更容易出现腰疼症状。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本身腰椎退变等基础情况较多,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选择合适的鞋子,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孕妇由于体重增加且身体重心改变,长时间站立时要格外注意腰部的保护,可以适当间歇休息并调整姿势;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长时间站立导致腰疼的情况,但如果有不良的站立习惯等也需要及时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