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病可通过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康复(不同人群运动及作用)和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仪器治疗及作用);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适用及优势)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运动康复
1.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
成年人:可进行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膝关节的负重,且能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例如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游泳运动。对于体重超重的成年人,还可进行平地慢走,起始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逐渐增加到每分钟100-120步,每天坚持20-30分钟,随着身体适应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儿童:如果是儿童因运动不当等原因导致膝关节问题,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膝关节屈伸等小幅度运动,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的竞技类运动,防止加重膝关节损伤。儿童的运动应在家长或专业教练监护下进行,运动强度以儿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
2.运动的作用机制:通过运动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如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能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从而缓解膝关节病的症状。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适用情况:对于膝关节病处于非急性炎症期的患者,可进行热敷。一般采用温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作用:热敷能够促进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膝关节的疼痛和僵硬感。例如对于因退行性膝关节病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热敷可以改善膝关节的营养供应,有助于减轻症状。
2.理疗仪器治疗
短波治疗:短波治疗能够深入膝关节组织,产生热效应,促进炎症吸收,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膝关节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肿胀、疼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频率一般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确定,通常每周进行2-3次。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可以促进膝关节组织的修复,对于膝关节软骨损伤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治疗时要根据膝关节的具体病变情况调整超声波的剂量和频率,一般需要专业理疗师操作。
二、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
(一)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膝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二)软骨保护剂
像氨基葡萄糖等,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膝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对于退行性膝关节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1.适用情况:对于膝关节内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关节镜手术。例如半月板损伤患者,如果损伤程度适合关节镜下修复或切除,可通过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
2.手术优势: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观察膝关节内部的病变情况,进行精准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影响相对较小,术后患者一般恢复较快,能够较早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适用情况:对于严重的膝关节病患者,如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