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损伤轻,用石膏等固定;手术用于严重断裂,有缝合和移植术。康复分早期被动、中期主动辅助、后期抗阻力训练。儿童要选合适支具、趣味引导康复;老年人防骨折等,康复缓慢;有基础病者要控血糖、关注心血管等影响。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损伤程度较轻、断裂范围较小的手指肌腱断裂,若肌腱的连续性基本保留,且不影响手指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时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部分闭合性的、损伤时间较短的肌腱不完全断裂。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指于特定的位置,使断裂的肌腱处于松弛状态,利于其自行愈合。固定时间一般需要3-4周,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定期复查,根据肌腱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案。
二、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肌腱断裂较为严重,如完全断裂、肌腱回缩明显、开放性肌腱断裂等情况时,多需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锐器切割导致的手指肌腱完全断裂,这种情况下肌腱两端分离明显,自行愈合困难,必须通过手术修复。
手术方式
肌腱缝合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外科手术将断裂的肌腱两断端精确对合后进行缝合。根据肌腱的部位、损伤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Kessler缝合法、Bunnell缝合法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之后逐步进行康复锻炼。
肌腱移植术:如果肌腱缺损较多,无法直接缝合时,则需要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肌腱进行移植修复。例如,当手指肌腱断裂合并有较长段的缺损时,就可能需要采用肌腱移植术。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术后1-2周):在去除固定后的早期阶段,主要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手指关节,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目的是防止肌腱粘连,维持手指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相对较差,更需要家属耐心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力度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中期康复(术后3-6周):此时可以逐渐开始主动辅助活动,患者自己在助力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随着肌腱愈合情况的好转,逐步增加主动活动的力度和范围。对于成年患者,要鼓励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活动强度。
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当肌腱愈合情况较好时,开始进行抗阻力训练,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或自身重量进行手指的抗阻力屈伸练习,以增强手指的肌力,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整个康复过程需要持续数周至数月,要定期评估康复效果,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不同人群的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手指肌腱断裂后,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固定时要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支具,避免固定过紧影响手指血运,同时康复训练时要更注重趣味性引导,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因为儿童的肌腱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密切监护,防止儿童不自觉地过度活动影响肌腱愈合。
老年人:老年人手指肌腱断裂后,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手术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骨折等并发症。手术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愈合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术后康复训练要缓慢进行,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耐受程度,可适当延长康复时间。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保证老年人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利于肌腱和身体的恢复。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指肌腱断裂后治疗和康复都需要更加谨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肌腱愈合和伤口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手术和康复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康复训练要在心脏耐受的范围内进行,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