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腰疼腿疼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是基础,CT或MRI可显示突出情况)、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或后天因素致椎管等狭窄,有间歇性跛行表现)、坐骨神经痛(多因受压或刺激,可通过检查鉴别)、腰肌劳损(姿势不良等致腰部软组织损伤,疼痛不沿神经根放射)、脊柱肿瘤(少见但需排查)、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有全身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发病机制: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30-50岁人群),椎间盘水分丢失、纤维环韧性下降,在外力作用下(如长期弯腰劳作、久坐后突然扭转等不良生活方式),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就会引起腰疼腿疼,疼痛可沿神经根走行放射,如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前外侧放射。对于年轻人群,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增加发病风险;而有腰部外伤病史的人群,椎间盘损伤后更易发生退变突出导致症状。
2.影像学表现:腰椎CT或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这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不同程度的突出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表现,医生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二、腰椎管狭窄症
1.病因及病理:先天性椎管发育狭窄或后天因素如腰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使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从而出现腰疼腿疼症状。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逐渐增厚等退行性改变易引发椎管狭窄;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过度劳损的人群,也会加速腰椎退变,增加椎管狭窄的发生几率。
2.临床特点: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这是由于行走时椎管内神经组织缺血加重所致,通过腰椎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椎管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三、坐骨神经痛
1.常见原因:坐骨神经受压或受刺激是主要原因,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可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疼痛,另外,梨状肌综合征也会因梨状肌病变刺激坐骨神经导致腰疼腿疼,疼痛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重。不同病因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在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方面可能有细微差异,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和检查进行鉴别。
2.诊断方法: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等初步判断坐骨神经是否受压,再结合腰椎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四、腰肌劳损
1.发病因素:长期腰部姿势不良(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弯腰等)、腰部急性损伤后恢复不佳等因素可导致腰肌劳损,引起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出现腰疼症状,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臀部放射,造成腿疼的假象,但实际上主要病变在腰部肌肉。长期从事久坐、久站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教师等,是腰肌劳损的高发人群,他们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劳损。
2.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休息后可有所缓解,腰部有广泛的压痛,疼痛一般不沿神经根走行放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不同,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进行鉴别。
五、其他因素
1.脊柱肿瘤:原发或转移的脊柱肿瘤也可能导致腰疼腿疼,肿瘤组织侵犯脊柱骨质及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疼痛症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脊柱MRI等)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有不明原因腰疼腿疼且经一般治疗无缓解的患者,需排除脊柱肿瘤的可能,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若伴有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时更应警惕。
2.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结核菌侵犯脊柱,可导致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形成,压迫神经引起腰疼腿疼,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红细胞沉降率、脊柱影像学检查等可协助诊断,此类疾病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包括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脊柱感染性疾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早期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