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初步观察骨骼形态结构,CT能更清晰显示骨骼细微结构,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感染,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辅助判断腰部炎症性疾病;其他检查中超声对腰部肌肉、肾脏等病变有诊断价值。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及适用情况:X线可以初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如腰椎的椎体、椎间隙、脊柱的生理曲度等。对于怀疑有骨折、骨质增生、脊柱侧弯等情况的腰疼患者较为适用。例如,当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怀疑腰椎骨折时,X线能快速发现是否存在骨质的连续性中断等骨折征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X线检查对于骨骼病变的诊断价值相似,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检查需谨慎,要考虑辐射剂量对其潜在的影响。对于有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脊柱侧弯风险的人群,X线能较早发现脊柱侧弯的情况。
检查过程: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X线机从不同角度对腰部进行拍摄,过程相对简单快捷。
2.CT检查:
意义及适用情况: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破坏等情况的诊断比X线更具优势。比如,当患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神经根受压症状时,CT可以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对周围神经、脊髓等结构造成压迫。在不同年龄人群中,CT检查对于腰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一致,但儿童由于身体对辐射更敏感,需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对于有腰部外伤后长期疼痛且X线未明确诊断的患者,CT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深部组织的病变情况。
检查过程:患者需躺在CT检查床上,身体保持不动,CT机围绕腰部旋转进行扫描,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暂的噪声,但一般患者都能耐受。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及适用情况: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能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韧带等结构。对于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脊髓病变等情况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判断椎间盘突出是否造成脊髓水肿、神经根炎症等方面,MRI优于CT和X线。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MRI检查,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则禁忌进行MRI检查。对于有腰部慢性疼痛且怀疑有脊髓、神经等软组织病变的患者,MRI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检查过程:患者需躺在MRI检查床上,检查室内较为封闭,可能会让部分患者有幽闭恐惧,但一般检查时间相对较短。检查过程中机器会发出较大的噪声,患者需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及适用情况: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如果腰疼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如脊柱感染等,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可能会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但总体意义相似。对于有发热、腰疼伴有感染征象的患者,血常规是初步筛查感染的常用检查。例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对于判断儿童腰疼是否由感染引起有重要意义。
检查过程:通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操作简单快速。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意义及适用情况: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是炎症指标。当腰部存在炎症性病变时,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脊柱结核等,血沉会增快,CRP会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沉和CRP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一般儿童的血沉相对成人稍快。对于怀疑有腰部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这两项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比如,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少年,通过监测血沉和CRP可以评估病情的活动度。
检查过程:同样是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操作相对常规。
三、其他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及适用情况:对于腰部肌肉、肾脏等部位的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例如,超声可以检查肾脏是否存在结石、积水等情况,因为肾脏病变也可能引起腰疼。不同年龄人群超声检查的适用性相似,但儿童的肾脏超声检查对于发现先天性肾脏病变等有重要意义。对于怀疑有肾脏疾病导致腰疼的患者,超声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检查过程:医生会在患者腰部涂抹耦合剂,然后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过程相对无创、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