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有常见原因、就医建议及预防日常注意事项。常见原因包括肌肉骨骼问题(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外伤)、脊柱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内脏疾病牵涉痛(肾脏疾病、妇科疾病);出现腰疼持续不缓解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预防日常需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锻炼、注意腰部保暖、控制体重。
一、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久坐久站或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久坐、久站或弯腰等不良姿势,会使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部肌肉劳损,导致腰疼。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群,由于长时间维持弯腰屈颈的姿势,腰部肌肉容易疲劳,进而出现腰疼症状。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更易因不良姿势引发腰疼;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为保持平衡往往会不自觉调整姿势,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劳损而腰疼。
外伤:腰部受到直接撞击、扭伤等外伤时,可能引起腰部肌肉、韧带、骨骼等损伤,从而出现腰疼。比如运动时突然的腰部扭转、意外摔倒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腰部外伤引发腰疼。对于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腰部外伤导致腰疼;老年人由于行动相对迟缓,在日常活动中也可能因不慎摔倒等引发腰部外伤致疼。
2.脊柱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腰疼,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的概率增加,年龄较大的人群更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腰疼;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也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腰疼。
腰椎管狭窄:腰椎管因退变、增生等原因发生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可引起腰疼,同时可能伴有间歇性跛行等表现。中老年人是腰椎管狭窄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加,腰椎管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一些有腰椎先天发育异常的人群,也可能较早出现腰椎管狭窄相关的腰疼症状。
3.内脏疾病牵涉痛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可引起腰部牵涉痛。肾脏位于腰部后方,当肾脏发生病变时,疼痛可放射至腰部。例如肾结石患者,除了腰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血尿等症状;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不同年龄段人群,治疗和护理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儿童患肾脏疾病引发腰疼时,更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及药物使用的特殊性。
妇科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引起腰部牵涉痛。盆腔炎患者除了腰疼外,还可能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等症状;孕期女性若患有妇科疾病引发腰疼,需要特别注意对胎儿的影响,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二、就医建议
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腰疼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经过休息等一般处理后无明显改善。
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受压症状。
同时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有外伤史后出现剧烈腰疼。
三、预防与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正确姿势
站立时应保持脊柱挺直,收腹,双眼平视,使身体重心落在髋关节和足跟上;坐位时应选择有良好支撑的座椅,保持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水平,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要注重培养正确的姿势习惯,儿童在学习和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防止脊柱发育不良引发腰疼;老年人则要尤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姿势,延缓脊柱退变。
2.适度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稳定性。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腰部损伤。年轻人可以选择较为多样化的运动方式来锻炼腰部;老年人运动要更温和,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对腰部造成伤害。
3.注意腰部保暖
避免腰部受寒着凉,在寒冷天气或空调环境下,可适当添加衣物,佩戴护腰等保暖装备。不同年龄人群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和老年人更要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因腰部受寒引发肌肉痉挛等导致腰疼。
4.控制体重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部的负担,容易引发腰疼,因此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控制体重的方式和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身体发育;成年人则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合理体重,减少腰部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