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保守治疗有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冷敷热敷、电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肩袖损伤,方式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康复分早期(16周)、中期(612周)、后期(3个月以上),各阶段有不同康复重点,不同人群在各阶段康复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制动:对于轻度肩袖损伤患者,休息是重要的基础措施。通过减少肩部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肩袖组织。例如,避免提重物、过度的肩部外展等动作。对于需要制动的患者,可使用三角巾等将上肢悬吊于胸前,限制肩部的不必要运动,一般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通常为26周不等,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肩部发育尚未完全,制动时需特别注意制动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中老年人群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制动时要兼顾制动效果与骨骼健康。
2.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在损伤早期(一般指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而在损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不同年龄人群对冷热敷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需适当缩短,热敷温度也不宜过高;中老年人群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电疗:包括超声波、中频电等治疗方法。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频率一般在8001000kHz,每次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中频电疗则通过电流刺激,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患者,电疗需谨慎使用,避免影响设备功能。
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等简单的不负重运动,逐渐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例如,患者坐位,身体前倾,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随着损伤的恢复,逐渐增加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的外展、前屈等抗阻训练。不同性别在康复训练中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女性可能在力量增长方面相对较慢,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肩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康复训练时要注重针对性的肌肉强化;有肩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更加缓慢渐进,避免再次损伤。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肩袖损伤较为严重,如部分肩袖撕裂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完全性肩袖撕裂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肩袖撕裂直径大于1cm,或伴有明显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手术。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肩部活动需求较高,即使肩袖损伤相对较小,若影响肩部功能也可能考虑早期手术;而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手术获益与风险。
2.手术方式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这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关节镜技术,利用缝线等将撕裂的肩袖组织修复到肱骨大结节等附着处。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找到撕裂的肩袖组织并进行修复。对于不同类型的肩袖损伤,如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修复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同。
开放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肩袖损伤或关节镜手术难以处理的情况,可能需要开放手术。开放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年轻且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关节镜下修复术,而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可能需要权衡开放手术与关节镜手术的利弊。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术后早期主要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防止肩关节粘连。可继续进行简单的肩部活动,如钟摆运动等,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牵拉修复的肩袖组织。同时,进行手部和肘部的主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要更加温和,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协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患儿过度活动;中老年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等,要注意保持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进程。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此阶段开始逐步增加肩部的力量和活动范围。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外展等主动运动,配合使用弹力带进行轻度的抗阻训练。例如,患者坐位,手持弹力带,进行肩部前屈动作,每次1015次,每天34组。不同性别在力量恢复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可适当增加训练的频率;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在中期康复时要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过度运动;有肩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在中期康复时要密切关注肩部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3.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后期康复主要是恢复肩部的正常功能和力量,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训练,如打乒乓球、游泳等肩部功能性运动,增强肩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但要注意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防止再次损伤肩袖组织。对于老年患者,后期康复要注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肩部功能训练;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时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确保不影响肩部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