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致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多见于20-50岁人群,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症状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等)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分非手术(卧床、牵引、物理、药物)和手术。康复要锻炼腰背肌等,预防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外伤、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组成,随着年龄增长、损伤等因素,纤维环逐渐退变失去弹性,当受到一定外力时,髓核可突破纤维环限制突出。
(一)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
年龄因素:多见于20-5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退变和突出。儿童及青少年由于椎间盘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病相对较少,但也可因外伤等原因引起。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缺乏运动、腰部外伤史等人群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腰部长期处于前屈位,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重体力劳动者腰部承受的负荷较大,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疼痛可在久坐、久站、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下肢放射痛: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电击样痛,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剧。
麻木:神经根受压可导致其所支配区域出现麻木感,麻木部位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
肌力下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导致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下降,例如足下垂等情况。
马尾神经综合征:少见,但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多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所致。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诱因、疼痛部位、放射情况等。
体格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如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时将患肢降低5°左右,待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踝关节,如又出现放射痛,为加强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情况,如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腱反射异常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部分患者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但X线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
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全面观察椎间盘退变程度、髓核突出的部位及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卧床3-4周,可缓解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减轻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等),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根压迫。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锻炼
腰背肌锻炼:患者可进行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1组。小飞燕: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坚持3-5秒,然后放松,连续20-30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1组。
腰部柔韧性锻炼:可进行腰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活动,增加腰部的柔韧性,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久坐时应保持腰部挺直,座椅要有良好的腰部支撑;站立时要挺胸收腹,骨盆中立位;睡眠时应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以硬板床加薄垫为宜,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避免腰部外伤: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要做好腰部的保护,避免腰部突然受到剧烈的扭转或撞击。
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等,增强腰部及全身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但要避免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进行剧烈的腰部运动。
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部的负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