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运动疗法(颈部及肩背部肌肉锻炼)、药物辅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姿势纠正、避免诱因)进行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需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开展治疗与康复。
一、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作用原理: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施加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增加椎间孔宽度。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通常初始重量可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度。例如有研究表明,合适的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建议牵引。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牵引重量和时间需谨慎调整,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颈部损伤。
2.按摩推拿
作用原理:通过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关节等部位,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椎关节紊乱,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用的手法有揉法、按法、拿法等。例如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情况良好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进行,但应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操作。对于颈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谨慎,避免按摩导致病情加重。
3.理疗
中频电疗:利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起到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通过电极片放置在颈部相应部位,电流刺激可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和营养状态。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可穿透皮肤,被组织吸收后产生热效应,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缓解疼痛。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cm,每次照射15-20分钟。
超声疗法:超声波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炎症反应。将超声探头接触颈部皮肤进行治疗,可用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二、运动疗法
1.颈部活动锻炼
颈部前屈后伸:患者坐位或站位,缓慢前屈颈部,尽量使下颌接近胸部,然后缓慢后伸颈部,重复10-15次。该动作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颈部左右侧屈:患者头部缓慢向一侧侧屈,尽量使耳朵贴近肩部,然后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每次侧屈保持5-8秒,重复10-15次。有助于改善颈部侧方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柔韧性。
颈部左右旋转:患者缓慢将头部向一侧旋转,目视后方,然后另一侧重复,旋转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准,重复10-15次。可增加颈椎旋转方向的活动范围,缓解神经根受压相关的颈部不适。
2.肩背部肌肉锻炼
俯卧撑(针对上肢力量较好者):双上肢支撑于地面,与肩同宽,缓慢进行俯卧撑动作,可增强肩部和背部肌肉力量,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每次做10-15个,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次数。
哑铃侧平举(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患者):手持哑铃,缓慢向两侧平举上肢,使哑铃与肩部保持同一高度,重复10-15次。能增强肩背部肌肉力量,对颈椎的稳定起到辅助作用。
三、药物辅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神经根炎症导致的疼痛症状。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2.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能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
四、生活方式调整
1.姿势纠正
坐姿:保持正确的坐姿,腰部挺直,头部保持中立位,眼睛平视前方,座椅高度应使双脚平放在地面,膝关节与髋关节呈90度左右。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看手机或电脑,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颈部和腰部。
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cm)为宜,材质应柔软舒适,睡眠时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导致颈椎扭曲。
2.避免诱因:减少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的时间,避免颈部受凉、受潮,注意颈部的保暖,在寒冷季节可佩戴围巾等。同时,避免颈部受到外伤,如避免剧烈的颈部扭转等动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较少见,多与不良姿势等因素有关。如发现儿童有颈部不适、上肢麻木等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表现,应首先调整其不良姿势,如纠正长期低头看电子产品等习惯,可通过简单的颈部活动锻炼进行康复,一般不建议过早使用药物治疗,若情况无改善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牵引、按摩推拿等治疗时需更加谨慎。牵引重量不宜过重,按摩推拿手法应轻柔,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运动强度和幅度,以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应更加注重安全性。物理治疗方面可选择温和的理疗方法,如低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等,运动疗法应避免剧烈的颈部扭转等动作。药物治疗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若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权衡药物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