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不调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易受影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干扰;卵巢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原因,有家族史等情况易发病;子宫因素,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可致月经不调;药物影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可引起;全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重度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月经不调。
一、内分泌失调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
1.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尚不完善,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波动或减少,也易发生月经不调。例如,青春期少女因HPO轴发育未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约有50%的初潮后2年内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情况;围绝经期女性中,约80%会经历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多或减少等。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干扰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HPO轴功能紊乱,引起月经不调。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7小时的女性,月经不调发生率比睡眠充足者高30%左右;精神压力大的女性,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GnRH分泌,影响月经周期。
二、卵巢功能异常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1.发病机制:PCOS患者卵巢存在多个小卵泡发育,但无优势卵泡形成,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LH/FSH比值异常。这种激素失衡会使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同时可能伴有多毛、痤疮等表现。据统计,PCOS是引起女性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月经不调的女性中,约有30%-60%与PCOS相关。
2.病史相关:有PCOS家族史的女性,遗传因素使其发病风险增加。此外,既往有卵巢手术史等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不调。
三、子宫因素
(一)子宫内膜病变
1.子宫内膜炎: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操作等病史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炎症刺激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和脱落,导致月经不调,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例如,有过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月经不调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影响子宫收缩和内膜修复,导致月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不调症状。超声检查是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常用方法,约10%-15%的子宫异常出血女性由子宫内膜息肉引起。
四、其他因素
(一)药物影响
1.避孕药:长期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月经周期改变,如出现月经提前、推迟或经量减少等情况。一般来说,停药后多数女性的月经可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女性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调整。
2.抗精神病药物: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干扰神经内分泌功能,引起月经不调。例如,长期服用氯丙嗪等药物的患者,约有20%-30%会出现月经紊乱。
(二)全身性疾病
1.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都会影响激素代谢,进而干扰月经周期。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影响HPO轴功能,导致月经稀少、闭经等;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慢,也可引起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临床研究发现,约15%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症状。
2.重度营养不良:过度节食、长期挑食等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出现月经量减少、闭经等月经不调情况。例如,体重指数(BMI)低于18.5的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BMI范围(18.5-23.9)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