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早产风险需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异常按计划按时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营养均衡控体重、适度选合适运动每周3-5次、戒烟戒酒,避免感染要预防生殖道及其他部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等,管理妊娠高血压疾病和糖尿病严格按要求治疗监测控制病情,减少压力情绪波动通过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保持心情舒畅。
一、定期产检
1.意义: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胎盘位置等;通过血压、尿常规检查可以监测孕妇是否存在妊娠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2.具体做法:孕妇应按照医生制定的产检计划按时进行检查,一般孕早期每4周检查一次,孕中期每2-4周检查一次,孕晚期每周检查一次。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营养均衡:孕妇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降低早产风险。
控制体重:孕妇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早产几率。一般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千克左右比较合适(根据孕妇孕前体重情况有所差异)。
2.适度运动
选择合适运动:孕妇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耐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瑜伽也是一种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适当的瑜伽练习可以帮助孕妇放松身心,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但要在专业瑜伽教练指导下进行,避免做过于剧烈的体式。
运动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
3.戒烟戒酒
吸烟危害:孕妇吸烟会使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等,增加早产的发生几率。研究表明,吸烟孕妇早产的风险比不吸烟孕妇高很多。
饮酒危害:酒精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还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增加早产风险,所以孕妇必须严格戒烟戒酒。
三、避免感染
1.预防生殖道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孕妇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外阴,防止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
避免高危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因为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等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如果孕妇感染了性传播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2.预防其他部位感染:孕妇要注意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生感染,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感染加重引发早产。
四、管理基础疾病
1.妊娠高血压疾病:如果孕妇本身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防止病情加重导致早产。
2.妊娠糖尿病: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要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胎儿发育,还可能引发感染等问题,增加早产风险。
五、减少压力和情绪波动
1.心理调节:孕妇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孕妇体内激素失衡,影响子宫的稳定性,增加早产风险。例如,孕妇可以每天花15-20分钟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家人也要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