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有多样症状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及精神症状等;体征有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增快、血压变化、发绀、肺部及心脏体征等;实验室检查中血液检查的D-二聚体等有相应变化;影像学检查里胸部X线无特异性,CTPA等各有特点及需注意的人群差异情况。
1.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是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0%。多为突发,程度可不同,轻者仅感气短,重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栓塞后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右心后负荷加重,进而影响气体交换。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若发生肺动脉栓塞,呼吸困难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呼吸急促等非特异表现;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较慢。
胸痛:约占60%-70%,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多为胸膜受累所致,疼痛部位不固定;心绞痛样胸痛是因冠状动脉痉挛缺血引起,疼痛性质较为剧烈,类似心肌梗死的胸痛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胸痛表现可能与原有疾病症状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咯血: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多在栓塞后24小时内发生,主要是肺梗死灶导致肺泡或支气管黏膜出血。
晕厥:可为肺动脉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约占11%-24%。发生机制是栓塞后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所致。在老年人中,本身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的基础情况,发生晕厥时更需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儿童发生晕厥原因相对复杂,肺动脉栓塞导致的晕厥需与其他原因如心律失常等导致的晕厥相鉴别。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出现这些精神症状,尤其是病情较重时。
2.体征表现
呼吸频率增快:是常见体征之一,一般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这是机体对缺氧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更快,如婴儿呼吸频率正常为30-40次/分钟,若发生肺动脉栓塞,呼吸频率增快更易被察觉异常。
心率增快:多数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可超过100次/分钟。主要是因为右心后负荷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老年人本身心率可能偏慢,发生肺动脉栓塞时心率增快可能相对不明显,但仍需密切监测。
血压变化:早期血压可无明显变化,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这是由于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对于有高血压基础的患者,血压下降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处理。
发绀:常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儿童发绀可能更易通过观察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现,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肤色等因素影响,发绀表现可能不典型。
肺部体征:可闻及湿性啰音、哮鸣音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膜摩擦音。湿性啰音是因为肺梗死区域有渗出等情况;哮鸣音可能与支气管痉挛等有关。
心脏体征:可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等。P亢进是因为肺动脉压力升高所致;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是由于右心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3.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
血液检查
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肺动脉栓塞时因血栓形成、溶解,D-二聚体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无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如感染、创伤等也可导致其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儿童D-二聚体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等基础情况,D-二聚体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升高。
心肌损伤标志物:部分患者可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升高,提示心肌受损,这是因为右心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缺血损伤。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肌退行性变等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需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可能;儿童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更需警惕肺动脉栓塞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影响心肌。
白细胞计数: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与栓塞后组织损伤等有关。
4.影像学检查相关表现
胸部X线:可无特异性表现,也可出现肺纹理稀疏、纤细,肺野透亮度增加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梗死灶的浸润阴影等,但这些表现不具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胸部X线检查需考虑辐射影响,但在怀疑肺动脉栓塞时仍需进行;老年人胸部X线可能因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而影响对肺动脉栓塞表现的观察。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等。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PA检查时,儿童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老年人若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考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提前做好水化等准备。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对诊断肺动脉栓塞也有一定价值,尤其适用于对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儿童和老年人在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镇静等措施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之一,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的不匹配现象。但该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结果判断,儿童进行核素检查需考虑放射性影响及剂量问题,老年人若有甲状腺疾病等可能对结果有干扰。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壁运动幅度降低、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等表现,有助于评估右心功能,但对于外周肺动脉的栓子诊断价值有限。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因为儿童胸廓等结构相对娇嫩;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胸廓畸形等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声窗可能受限,影响图像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