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与观察异常、监测生命体征、合理体位与活动、提供营养饮食、预防并发症、关注心理状态及遵循康复随访,针对儿童患者需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康复。
一、伤口护理方面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确保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血、渗液,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这是因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伤口暴露,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污染,保持清洁干燥可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避免伤口接触污水等,防止感染影响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
2.观察伤口有无异常:留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脓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及时处理。不同年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不同,儿童愈合相对较快但感染后进展可能也较快,所以更要频繁观察儿童患者的伤口状况。
二、生命体征监测方面
1.监测体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术后机体可能出现吸收热等情况,体温异常可能是感染等并发症的信号。对于发热的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松解衣物等物理降温方式,低龄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不恰当的降温药物。
2.监测意识、瞳孔等: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意识改变、瞳孔异常等可能提示颅内病情变化,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意识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准确表达自身感受,需通过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等判断意识情况。
三、体位与活动方面
1.体位要求:根据病情遵医嘱采取合适体位,如病情允许可取头高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体位舒适且安全,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呼吸等。
2.活动限制:术后早期要限制过度活动,防止头部剧烈晃动导致颅内继发性损伤。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活泼好动,家长要格外注意约束其不当活动,同时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床上肢体运动。
四、饮食方面
1.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等调整饮食结构,如胃肠功能不佳者可适当调整食物质地等。
2.特殊饮食注意:有吞咽困难等情况的患者需给予鼻饲等特殊饮食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儿童患者若存在吞咽问题,要选择合适的鼻饲食物并注意喂养方法,避免误吸等情况发生。
五、并发症预防方面
1.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尤为重要,儿童患者要帮助其变换体位,拍背时注意力度适中。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适当多饮水(病情允许时),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尿管护理,定期更换尿管等。儿童患者留置导尿管时要更注重局部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六、心理护理方面
1.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可能因病情、身体不适等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关注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儿童患者可能因住院环境等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多给予安抚和陪伴。
七、康复随访方面
1.遵循康复计划:按照康复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认知等方面的康复。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进度和方式有所不同,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2.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复查头颅CT等相关检查,了解颅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儿童患者随访时要注意其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确保康复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