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破损,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由锐器、钝器或火器等致伤,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头颅CT等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需急救处理、清创手术、防治感染及对症支持,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情稳定后需尽早康复治疗。
一、定义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的颅脑损伤。多由锐器、钝器或火器等致伤物造成,外力作用使颅骨和硬脑膜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环境有了通道。
二、受伤机制
锐器伤:如刀、玻璃碎片等切割作用,造成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的破损,损伤较局限,伤口较整齐,但可能因伤及血管导致较严重出血。
钝器伤:常见于石块、木棒等打击头部,外力通过颅骨传导,导致颅骨骨折,进而使硬脑膜破裂,脑组织可能受到挫裂伤,损伤范围相对较广,常伴有局部脑组织的挫伤、出血等。
火器伤:包括枪弹伤和弹片伤等,高速的投射物进入颅内,会造成严重的脑组织毁损、颅骨破坏,伤口污染严重,常合并颅内异物存留等情况。
三、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受伤后可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可为嗜睡,重者可呈昏迷状态,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的轻重、范围等有关。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对损伤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更不典型。
头痛、呕吐:多因颅内压增高、脑膜受刺激等引起,头痛较为剧烈,呕吐常为喷射性。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头痛,但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表现。
癫痫发作:受伤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癫痫,是由于脑损伤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儿童癫痫发作形式可能多样,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神经系统体征: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具体取决于损伤的脑组织部位。例如损伤运动区可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
四、辅助检查
头颅CT:是诊断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可明确颅骨骨折的情况、硬脑膜是否破裂、脑组织损伤的范围、有无颅内出血、异物等。能清晰显示颅内结构,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头颅MRI: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更精细地观察脑组织的挫裂伤程度、是否存在微小出血等,可进行头颅MRI检查,但对于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通常先以CT检查为主。
腰椎穿刺:一般不常规进行,因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存在颅内感染的风险,当怀疑有颅内感染时需谨慎操作,且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五、治疗原则
急救处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对于出血明显的患者要及时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等初步急救措施。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清创手术:早期进行彻底的清创是关键,要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血块等,修复硬脑膜,尽量闭合头皮伤口,减少颅内感染的风险。儿童由于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清创时要更加精细,注意保护脑组织和周围正常结构。
防治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根据伤口污染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儿童,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癫痫发作、营养支持等。降低颅内压可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但要注意儿童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控制癫痫发作可使用抗癫痫药物,但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六、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与脑损伤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有关。如果脑损伤较轻,治疗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如果脑损伤严重,出现颅内感染、脑疝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可能遗留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后遗症。儿童的预后还与自身的修复能力和后续康复治疗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等。对于儿童,康复治疗要注重个性化,采用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康复方法,如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