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检查(痰液涂片抗酸染色、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各检查有不同意义、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适用人群,如胸部X线是常用筛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痰液培养是诊断金标准等。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意义:是小儿结核病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发现肺部是否存在结核病灶,如肺部的浸润影、结节影、空洞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胸部X线表现有所不同,例如原发性肺结核常表现为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阴影;粟粒性肺结核可见两肺均匀分布的粟粒状阴影等。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尤其是有结核病可疑症状的小儿。但对于小婴儿,胸部X线检查可能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根据病情权衡利弊进行检查。
2.胸部CT检查
意义: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发现隐蔽部位的结核病灶、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纵隔、肺尖等部位的结核病灶,CT能更准确地呈现。在鉴别诊断方面,有助于区分肺部的结核病变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部肿瘤等。
适用人群:当胸部X线检查不能明确病变情况时,可考虑进行胸部CT检查。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更精准评估肺部病变的小儿,如怀疑有结核性胸膜炎且胸部X线难以判断胸腔积液情况时,CT可帮助观察胸腔积液的量和范围等。但CT检查有辐射,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和年龄等因素谨慎选择。
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1.原理
结核菌素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原理,将结核菌素注射到皮内,观察注射部位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2.操作方法
通常在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
3.结果判断及意义
一般在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阳性反应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不一定现在患有结核病。强阳性反应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尤其对婴幼儿来说,强阳性反应更有意义,提示可能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阴性反应除了表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外,还可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初期(机体尚未产生变态反应)、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的小儿(如重症结核、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处于结核变态反应前期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
痰涂片抗酸染色
意义:如果小儿能咳出痰液,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若找到抗酸杆菌,对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小儿往往咳痰能力较差,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收集痰液,如对于较大儿童可指导其晨起深咳后留取痰液。
适用人群:适用于能够配合咳痰的较大儿童。对于小婴儿,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痰液进行检查,如通过吸痰等方法,但操作相对复杂且有一定风险。
痰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意义:痰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之一。它可以明确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且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但痰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2-8周才能出结果。
适用人群:对于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或高度怀疑结核病但涂片阴性的小儿,可进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
四、其他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意义:对于怀疑有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肉芽肿、狭窄等病变,还可以在病变部位取材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对于一些阻塞性肺不张等情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取出异物、清除堵塞物等。
适用人群:当临床高度怀疑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者需要进行支气管内病变部位取材检查时,可考虑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评估小儿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对于年龄较小、病情较重的小儿需要更加谨慎。
2.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如T-SPOT.TB)
原理: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结核感染T细胞的免疫反应来诊断结核感染。它是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原理。
意义:对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尤其是在鉴别诊断方面,对于PPD试验结果不确定的小儿,T-SPOT.TB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例如,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中,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而T-SPOT.TB可能更准确地反映结核感染情况。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尤其是对于PPD试验结果不典型、免疫功能异常(如艾滋病患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等)的小儿,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但该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检查方法,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