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需通过饮食管理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少食多餐,运动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并注意时间频率,定期监测血糖,血糖不达标用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有高危因素孕妇孕前就关注,保持良好心态,不适及时就医。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孕周、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轻体力劳动的孕妇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25-30千卡热量,超重或肥胖孕妇需适当减少。例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期每天总热量可控制在1800-2200千卡左右,孕晚期可适当增加但也不宜超过2400千卡。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物。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5%-20%,可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
3.少食多餐: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例如,可在三餐之间增加2-3次小餐,如上午10点、下午3点、晚上9点左右吃些无糖的水果干、低脂酸奶等。
二、运动干预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每分钟60-80步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孕妇瑜伽能帮助孕妇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游泳则是在水中进行,能减轻关节负担,适合孕周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孕妇,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可更好地消耗血糖。一般每周运动3-5次,避免连续两天不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动状态。但如果孕妇有先兆流产、胎盘低置等特殊情况,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孕妇,可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如每天监测4-7次,包括睡前血糖等。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采血部位一般为手指。采血前要清洁手指,采血后用干净的棉球按压止血。同时,要注意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准,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医疗干预
1.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控制孕妇高血糖的有效药物,它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孕妇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注射,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定期产检: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除了监测血糖外,还需要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监测羊水、胎盘等情况。一般每2-4周进行一次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胎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如巨大儿分娩史等),在孕前就应开始关注血糖情况,提前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执行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等管理措施,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如果在血糖管理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如头痛、视物模糊、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