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头晕、眩晕、视物模糊等)、运动功能异常(如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如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时需就医,有动脉硬化病史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酗酒者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也需及时就医排查椎动脉狭窄。
一、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时需就医
(一)头晕、眩晕
具体情况:椎动脉狭窄可能影响脑部供血,导致患者频繁出现头晕、眩晕症状,尤其在头部转动时症状可能加重。例如,一些患者在转身、抬头等动作后,会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年龄较大、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出现此类症状更应重视,因为他们发生椎动脉狭窄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视物模糊、复视
具体情况: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视觉中枢或相关神经,导致视物模糊、重影等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更需警惕椎动脉狭窄引发的视觉异常。因为基础疾病会增加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进而影响椎动脉供血。
二、出现运动功能异常时需就医
(一)肢体无力
具体情况:当椎动脉狭窄导致脑部运动中枢供血受限时,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的情况。比如,手臂无法正常持物,腿部行走时感到乏力、沉重。对于有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肢体无力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排查椎动脉狭窄。因为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肥胖易引发代谢紊乱,增加血管疾病风险。
(二)行走不稳
具体情况:由于平衡感与脑部供血密切相关,椎动脉狭窄可能导致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老年人本身平衡能力较差,若出现行走不稳且排除其他常见原因后,应考虑椎动脉狭窄的可能。同时,有颈椎病史的人群,颈椎病变可能影响椎动脉供血,也易出现行走不稳症状,需及时就医鉴别。
三、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时需就医
(一)吞咽困难、言语不利
具体情况:脑部相关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呛咳,或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对于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此类症状更要高度警惕椎动脉狭窄。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血管病变的易感性,而椎动脉狭窄可能引发神经功能缺损。
(二)意识障碍
具体情况:严重的椎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急剧减少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情况。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无论年龄大小,一旦出现都应立即就医。因为意识障碍意味着脑部重要功能区域供血严重不足,需要紧急处理以挽救脑组织功能。
四、存在高危因素人群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需就医
(一)有动脉硬化病史者
具体情况:动脉硬化是导致椎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之一,有动脉硬化病史的人群,如曾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颈动脉动脉硬化等,当出现上述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异常等疑似椎动脉狭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椎动脉相关检查。因为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累及椎动脉的概率增加。
(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具体情况: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病变,这两类患者都是椎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若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就医排查椎动脉狭窄。例如,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影响椎动脉;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增加椎动脉狭窄风险。
(三)长期吸烟、酗酒者
具体情况:长期吸烟会使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硬化形成;酗酒会影响血脂代谢等,增加血管病变风险。这类人群出现神经系统或运动功能相关疑似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椎动脉情况。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逐步破坏血管健康,增加椎动脉狭窄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