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早期有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手部小肌肉萎缩、肌张力改变及皮肤营养障碍等症状,晚期感觉障碍范围扩大,肌力明显下降、肌肉萎缩加重,出现严重皮肤营养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及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等。
一、早期症状
(一)感觉症状
1.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这是脊髓空洞症早期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留。例如,患者可能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变得不敏感,能感觉到触摸,但难以区分冷热和疼痛刺激,这种情况常见于上肢和上胸段,与空洞影响脊髓内的痛温觉传导纤维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出现此早期感觉异常表现。
(二)运动症状
1.手部小肌肉萎缩:早期可能出现手部小肌肉(如鱼际肌、骨间肌等)萎缩,导致手部力量减弱,精细动作受限,如持笔、拿小物件困难等。这是因为空洞累及脊髓前角细胞,影响运动神经元对肌肉的支配,不同年龄人群因发育等差异,表现可能在程度和速度上有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发育受影响更明显,而成年人可能更早出现生活和工作中的动作受限。
2.肌张力改变:早期可能出现病变节段以下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发软,但一般肌力改变相对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肌力下降等情况,不同性别在肌肉发育和力量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早期主要以肌张力改变为运动症状的初始表现。
(三)自主神经症状
1.皮肤营养障碍:早期可出现皮肤干燥、角化,指甲变形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比如皮肤变得粗糙,指甲变脆易折断等,这与脊髓空洞影响自主神经对皮肤的调节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者可能更早出现皮肤营养障碍的异常表现。
二、晚期症状
(一)感觉症状
1.感觉障碍范围扩大:随着病情进展,感觉障碍范围可逐渐扩大,除了上肢和上胸段,可能累及到下胸段及下肢,痛温觉减退或消失的范围进一步增大,触觉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影响患者对身体感觉的全面感知,不同病史患者病情进展速度不同,会导致感觉障碍范围扩大程度有差异。
(二)运动症状
1.肌力明显下降:晚期患者病变节段以下肌力明显减退,可出现肢体无力,严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不同年龄人群肌力下降后对生活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活动能力,成年人可能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在肌力恢复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运动功能的严重受限。
2.肌肉萎缩加重:手部小肌肉萎缩可蔓延至前臂、上臂肌肉,甚至下肢肌肉也可能出现萎缩,导致肢体逐渐变细,运动功能进一步丧失,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因日常活动量等不同,肌肉萎缩进展速度和程度会有差别,病史较长者可能萎缩情况更严重。
(三)自主神经症状
1.严重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营养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坏死等严重情况,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紊乱,皮肤的修复和保护功能大幅下降,不同特殊人群如糖尿病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皮肤营养障碍可能更复杂且难以控制,因为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皮肤血液循环和代谢等,增加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大小便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潴留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排泄功能,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不同年龄患者在大小便功能障碍后的护理和应对有差异,儿童可能需要更特殊的护理措施来保障其生理和心理发育,成年人则要考虑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四)其他晚期表现
1.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由于长期肌肉力量不平衡等因素,晚期可能出现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影响身体的外形和功能,不同年龄人群骨骼发育情况不同,儿童脊柱侧弯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平衡,成年人则可能加重腰背疼痛等不适,性别对骨骼畸形的发展和影响也有一定关联,比如女性在青春期等特殊阶段骨骼发育情况不同可能影响脊柱侧弯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