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与鼻窦炎的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发病机制等方面。

1.发病部位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发病部位在鼻窦。
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鼻腔。按病程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等,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慢性鼻炎常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关。
2.症状表现
鼻窦炎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多因鼻窦黏膜肿胀及分泌物潴留所致,可单侧或双侧鼻塞;流脓涕,脓涕量多少不一,颜色可为黄色、绿色等;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部位有一定规律,如额窦炎多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上颌窦炎常为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痛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鼻炎初期可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痒感、酸痛不适等,继而出现鼻塞、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液脓涕,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轻重不一,同时可伴有黏脓性鼻涕,一般量不多,不易擤出。过敏性鼻炎则有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等症状,还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
3.发病机制
鼻窦的窦口相对狭小,一旦发生炎症,容易引起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的分泌物引流不畅,从而加重炎症。
急性鼻炎主要是病毒入侵鼻腔黏膜,引起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产生分泌物。过敏性鼻炎是由于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鼻腔黏膜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引起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