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有骨骼方面症状如头部囟门闭合延迟、颅骨软化、方颅,胸部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镯或脚镯样改变、O型或X型腿;神经肌肉方面症状如夜间多汗、烦躁不安、肌肉痉挛;其他方面症状如出牙延迟、生长发育迟缓不同年龄表现有别,怀疑缺钙需就医查相关指标,日常可通过多晒太阳、合理饮食补钙。
一、骨骼方面的症状
1.头部表现
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宝宝的前囟门一般在1-1.5岁闭合,如果宝宝缺钙,囟门可能会延迟闭合,可迟至2-3岁仍未闭合。这是因为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缺乏钙会影响颅骨的正常骨化过程。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小婴儿,表现为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颅骨可凹陷,松手后又恢复原状,好似压乒乓球,医学上称为“乒乓头”。这是由于缺钙导致颅骨骨化不全,骨质变软所致。
方颅:宝宝1岁左右时,额骨、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头型呈方盒状。这是因为钙缺乏影响了颅骨的正常生长和塑形。
2.胸部表现
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形成如串珠样的隆起,以第7-10肋最明显。这是由于钙缺乏影响了肋骨的正常发育,导致局部骨组织异常增生。
鸡胸或漏斗胸:严重缺钙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鸡胸表现为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脯;漏斗胸则是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形似漏斗。这是因为钙缺乏影响了胸廓的正常发育,导致胸廓形态异常。
3.四肢表现
手镯或脚镯样改变:6个月以上的宝宝手腕和脚踝处可出现钝圆形环状隆起,形似手镯或脚镯。这是由于长骨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骨化,骨组织堆积导致。
O型腿或X型腿:1岁以后的宝宝开始站立和行走,由于骨质软化,在重力作用下可出现下肢畸形,学走路的宝宝可形成O型腿(两脚跟并拢时,两膝关节分离)或X型腿(两膝关节并拢时,两脚跟分离)。
二、神经肌肉方面的症状
1.夜间多汗:宝宝入睡后头部出汗较多,与室温、盖被等因素无关。这是因为缺钙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汗腺分泌增加。尤其是在入睡后的前半夜,出汗更为明显,常可湿透枕头,宝宝头部不断摩擦枕头,时间久了可见枕秃圈。
2.烦躁不安:宝宝容易出现烦躁、哭闹不安的情况,难以安抚。这是由于缺钙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宝宝感觉不适而表现出烦躁的情绪。
3.肌肉痉挛:宝宝可能会出现手足抽搐的现象,多发生在夜间。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手足肌肉痉挛,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呈鹰爪状,足趾强直而足底弯曲呈弓状。这是因为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
三、其他方面的症状
1.出牙延迟:宝宝正常出牙时间一般在4-10个月,如果缺钙,出牙会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更晚才出牙,而且牙齿排列参差不齐,釉质发育不良。这是因为钙参与牙齿的发育和钙化过程,缺乏钙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发育。
2.生长发育迟缓:钙是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缺钙会影响骨骼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导致宝宝身高增长缓慢,低于同龄正常宝宝的生长水平。
不同年龄的宝宝缺钙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婴儿期主要表现为骨骼和神经肌肉方面的症状,幼儿期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如果怀疑宝宝缺钙,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补钙治疗和预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宝宝多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为宝宝补充钙,如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像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