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钙会出现骨骼、肌肉、神经精神等多方面症状,如婴儿期有颅骨软化、方颅等,幼儿及儿童期有鸡胸等胸廓畸形或O型腿等下肢畸形,还有平滑肌肠痉挛、骨骼肌肌张力低下,神经精神方面夜间睡眠不安、多汗等,还可能免疫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出现相关症状需就医明确,孕期、婴儿期、幼儿及儿童期等要注意钙营养的保障与管理。
一、骨骼相关症状
(一)婴儿期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是佝偻病早期表现之一。由于缺钙,颅骨骨化障碍,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部位,可有乒乓球样感。这是因为钙参与颅骨的骨化过程,缺钙时骨化不足导致颅骨质地变软。
2.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形成方颅。这是由于钙缺乏影响了颅骨的正常发育,使颅骨的生长不均衡所致。
3.前囟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在1-1.5岁闭合,缺钙婴儿前囟可延迟至2-3岁闭合。前囟是颅骨之间的缝隙,钙对颅骨的发育和闭合有重要作用,缺钙会影响前囟的正常闭合时间。
4.出牙晚:正常婴儿4-10个月开始出牙,缺钙婴儿可迟至1岁左右出牙,甚至3岁前仍未出齐乳牙。牙齿的发育也依赖钙等矿物质,缺钙会导致牙齿发育迟缓。
(二)幼儿及儿童期
1.鸡胸或漏斗胸:年龄较大儿童可能出现胸廓畸形,鸡胸是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部;漏斗胸则是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形似漏斗。这是因为钙缺乏影响了骨骼的正常形态发育,导致胸廓畸形。
2.O型腿或X型腿:学走路后的儿童可能出现下肢畸形,3-6岁小儿正常行走时可能有轻度生理弯曲,但缺钙可导致O型腿(两脚跟并拢时两膝分离)或X型腿(两膝并拢时两脚跟分离)。钙对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力学性能很重要,缺钙会影响下肢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畸形。
二、肌肉相关症状
(一)平滑肌
1.肠痉挛:儿童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尤其是夜间,可能与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钙可以调节肌肉的兴奋性,缺钙时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容易发生痉挛。
(二)骨骼肌
1.肌张力低下:较小婴儿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坐立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钙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过程,缺钙会影响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导致肌张力低下。
三、神经精神症状
(一)夜间睡眠不安
1.缺钙儿童常出现夜间哭闹、易惊醒等睡眠不安表现。这是因为钙缺乏会影响神经递质的调节,使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影响睡眠。
2.幼儿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再次入睡。这与钙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缺钙导致神经系统稳定性下降,影响睡眠质量。
(二)多汗
1.即使环境温度不高,儿童也可能出现多汗,尤其是头部多汗,与室温、活动等无关。这是因为钙缺乏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汗腺分泌异常。
2.头部多汗可刺激头皮,使儿童喜欢摇头擦枕,导致枕部头发脱落,形成“枕秃”。
四、其他症状
(一)免疫力低下
1.钙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缺钙儿童可能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例如,反复感冒、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可能高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钙缺乏影响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2.对于有基础疾病或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特殊情况的儿童,缺钙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影响康复。例如,早产儿本身钙储备不足,若出现缺钙,会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二)行为异常
1.部分缺钙儿童可能出现烦躁、易怒等行为异常。这与钙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缺钙导致神经精神状态不稳定,表现为行为上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就是缺钙,但如果怀疑孩子缺钙,应及时就医,通过血钙、骨密度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对于儿童的钙营养状况,应从孕期开始进行关注,孕妇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以满足胎儿的需求;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钙的良好来源,对于人工喂养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幼儿及儿童期要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钙吸收的儿童等,更要加强钙营养的监测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