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糖需从多方面管理,包括饮食上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搭配,运动选择散步等方式并注意时间频率,血糖要定期监测,不达标则需胰岛素治疗且定期产检,高龄、有病史、肥胖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孕期需要在非孕期基础上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但要避免过度增重。例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晚期每天可增加300千卡左右的热量。通过合理计算总热量,将其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
2.均衡营养搭配
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它们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稳定血糖。应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和高糖食品,如糖果、甜饮料等。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
蛋白质: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很重要,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1.0-1.2克蛋白质,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油炸食品等。脂肪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
膳食纤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血糖上升速度。例如,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蔬菜可选择绿叶蔬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可选择苹果、蓝莓等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孕妇自我感觉稍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则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调节血糖。游泳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担,适合孕周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孕妇。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每天进行,如每天30分钟左右,分3次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在空腹时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空腹血糖建议每天监测1-2次,餐后2小时血糖在每餐餐后都要监测,通常每天监测4-7次。通过频繁监测血糖,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正确采血和检测。同时,要注意血糖仪的校准和试纸的有效期等问题,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医疗干预
1.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妊娠期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且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孕妇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
2.定期产检: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前检查,除了常规的产检项目外,还需要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本身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且孕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相对增加。对于高龄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除了严格遵循上述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管理外,更要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更详细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如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问题。
2.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孕妇:曾经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高血糖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类孕妇在孕前就应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孕期管理方案。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可能需要更早地开始干预措施,并且要加强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因为这类孕妇的胎儿发生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结局的风险较高。
3.肥胖孕妇:肥胖孕妇(孕前体重指数≥28kg/m2)发生妊娠期高血糖的几率较大。肥胖孕妇在饮食管理时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方式,如游泳等。在血糖监测方面要更加频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肥胖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控制相对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