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腹水术前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病情相关情况,术中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症状、嘱卧床休息,术前患者排空膀胱取卧位消毒、准备器械,操作时选穿刺点缓慢穿刺记录腹水信息,术后处理穿刺部位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一、抽腹水注意事项
1.术前评估环节
全身状况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若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抽腹水可能加重病情,需谨慎权衡;同时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血小板过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腹水后出血风险增加,需先纠正凝血异常。老年患者因各脏器功能减退,更要严格把控心肺功能及凝血指标;女性患者处于月经期时,腹腔穿刺可能增加盆腔感染风险,需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操作。
病情相关评估: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要评估腹水的量、质地等,若为大量顽固腹水,操作需更谨慎;对于腹腔内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穿刺部位选择要避开病变区域,防止损伤。
2.术中操作环节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抽腹水速度需缓慢,一般首次抽取量不宜超过1000-3000ml,避免腹腔内压力骤降引发休克、心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因生理特点,生命体征变化更敏感,需精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血糖波动可能影响病情)的患者,术中要关注血糖变化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无菌操作规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要彻底,防止腹腔感染,一旦发生腹腔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腹膜炎等并发症。
3.术后护理环节
症状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加剧、腹胀不缓解、头晕、心慌等不适,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异常及时换药处理。孕妇患者抽腹水术后需密切关注胎动、宫缩等情况,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要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肌酐等)及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休息与活动:告知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腹腔内压力波动过大。
二、抽腹水流程
1.术前准备阶段
患者准备:患者需排空膀胱,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操作;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通常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20cm的区域。小儿患者术前要做好安抚,取得配合,消毒等操作需更加轻柔;有精神疾病病史患者术前评估其配合程度,必要时可在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下进行操作。
器械准备:准备好穿刺针、腹水收集装置等器械,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可用。
2.操作实施阶段
穿刺点选择:一般可选左下腹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2cm处作为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脏器。对于腹腔内有特殊病变患者,需根据超声等检查结果精准选择穿刺点,避免损伤病变组织或重要结构。
穿刺操作:穿刺针缓慢刺入腹腔,当有腹水流出时固定穿刺针,连接腹水收集装置,缓慢抽取腹水,记录抽取腹水的量、颜色、性状等信息。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若抽取腹水用于检查,要按要求保存标本。
3.术后处理阶段
穿刺部位处理:抽取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止血,时间一般为5-10分钟,然后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
患者交代: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休息时间、饮食禁忌(避免进食过咸食物等)、穿刺部位护理要求等,嘱咐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术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告知后续治疗的大致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