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和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相关有食欲减退、胃脘隐痛胀满、大便稀溏或频率改变;全身有怕冷、精神萎靡、面色萎黄、体质虚弱易生病等表现。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方面
脾胃虚寒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从中医角度看,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水谷的能力下降,导致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所以患者会感觉不想吃东西。例如,一些脾胃虚寒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为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都不高;成年女性若脾胃虚寒,也可能出现每餐进食量减少的情况。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饥饿感但不欲食的表现,即有想吃东西的感觉,但真正进食时又吃不了多少。这是因为脾胃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腐熟水谷,虽然有饥饿感,但脾胃的消化功能无法满足正常的进食需求。
2.胃脘部不适
疼痛:胃脘部隐隐作痛是脾胃虚寒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疼痛程度较轻,发作时间无规律。例如,一些中老年脾胃虚寒患者,常常会在空腹时或者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胃脘部隐痛。疼痛的机理是脾胃阳虚,寒邪内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儿童若脾胃虚寒,胃脘部疼痛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腹部着凉或者进食寒凉食物后,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胃脘部有不适表现。
胀满:胃脘部胀满不适也是常见症状。由于脾胃虚寒,气机运化不畅,食物停滞在胃脘部,就会出现胀满的感觉。患者会觉得胃脘部像有东西堵着一样,进食后这种胀满感可能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在成年人中,可能会自觉胃脘部饱胀,嗳气后稍有缓解;儿童脾胃虚寒出现胃脘胀满时,可能会出现拒绝进食固体食物,或者腹部膨隆等表现。
3.大便异常
大便稀溏:脾胃虚寒,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湿下注肠道,导致大便稀溏,大便不成形,像粥样。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情况,即大便中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老年人脾胃虚寒时,大便稀溏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常见,因为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再加上虚寒之证,更容易出现肠道运化失常。儿童脾胃虚寒导致大便稀溏时,可能会出现腹泻频繁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
排便频率改变:部分脾胃虚寒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频率增加的情况。因为脾胃阳气不足,不能固摄肠道,肠道传导失常,所以排便次数增多。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因为脾胃运化无力,肠道蠕动缓慢,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更多见的是排便频率增加且大便稀溏。
二、全身症状
1.怕冷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全身,所以患者常常会有怕冷的表现。这种怕冷与一般的天气寒冷导致的怕冷不同,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会感觉身体发凉。例如,脾胃虚寒的女性在秋冬季节会比常人更怕冷,穿着比别人厚很多仍觉得寒冷;儿童脾胃虚寒时,可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尤其是在冬季,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手脚总是凉凉的,即使是在室内也不能很快暖和起来。
2.精神状态
精神萎靡: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导致气血生成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所以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不想活动。成年人脾胃虚寒时可能会感觉整天没精打采,工作效率低下;儿童脾胃虚寒则可能表现为活泼程度降低,不爱玩耍,容易疲劳。
面色萎黄:脾胃虚寒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不能很好地滋养面部,所以患者面色会出现萎黄的表现。面色没有光泽,看起来比较暗淡、发黄。老年人脾胃虚寒时,面色萎黄的情况可能会比较明显,因为老年人气血本身就相对不足,再加上脾胃虚寒进一步影响气血生成,面色萎黄更为突出;儿童脾胃虚寒出现面色萎黄时,可能会影响其外观形象,同时也提示其身体营养状况可能不佳。
3.体质方面
脾胃虚寒的人一般体质较为虚弱,容易生病。因为脾胃功能不好,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病邪的抵御能力减弱。例如,脾胃虚寒的儿童更容易患上感冒、腹泻等疾病,而且患病后恢复的时间相对较长;成年人脾胃虚寒者也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季节交替或者气温变化时更容易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