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一般治疗包括休息时选合适床垫睡姿、调整正确站姿坐姿;物理治疗有热敷用热水袋等、按摩由专业人员操作且特殊情况需谨慎、理疗有红外线照射等且特殊人群要注意;康复锻炼包括腰部伸展和旋转运动;药物辅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对特定病史患者慎用及肌肉松弛剂对特殊人群慎用。
一、一般治疗
1.休息
对于腰肌劳损患者,充分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久坐、久站或弯腰等姿势。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2小时就应起身活动5-10分钟,伸展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疲劳。对于体力劳动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腰部肌肉的持续紧张状态。
休息时可选择合适的床垫和睡姿,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一般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下垫一个薄枕,使腰部保持轻度屈曲;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腰部肌肉的压力。
2.姿势调整
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腰部挺直,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坐姿时应保持腰部靠紧椅背,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使腰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避免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这些不良姿势会增加腰部肌肉的负担,加重腰肌劳损的症状。例如,长期弯腰工作的厨师、清洁工等,要注意定时纠正姿势,每小时左右进行一次腰部的伸展和旋转活动。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可以在热水袋外包裹毛巾后再进行热敷。对于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热敷时更要谨慎,因为这类患者对温度的感知可能存在异常,应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还可以选择中药热敷,如使用艾叶、花椒等中药进行热敷,中药热敷不仅能起到热疗的作用,还能利用中药的药性通过皮肤渗透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2.按摩
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缓解疼痛。按摩时应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按摩的手法包括揉、按、捏、叩等。例如,揉法是用手掌或手指在腰部肌肉上进行环形揉动,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腰部的穴位和肌肉,捏法是用手指将肌肉提起进行揉捏,叩法是用手掌或拳头轻轻叩击腰部。但对于一些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患者,按摩要谨慎,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因不当按摩导致病情加重。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按摩腰部要格外小心,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理疗
常见的理疗方法有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通过温热效应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超声波治疗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深入到腰部组织中,起到松解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一般需要在专业理疗机构由医生操作,治疗频率和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如脊髓损伤导致腰部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进行理疗时要注意控制能量和时间,防止出现皮肤损伤。
三、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
仰卧位腰部伸展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双手抱住一侧膝关节,慢慢将膝关节拉向胸部,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10-15次。这种运动可以增加腰部的伸展度,放松腰部肌肉。对于老年人,动作要缓慢,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腰部损伤。
站立位腰部伸展运动: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向后伸展腰部,同时头部后仰,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改善腰部的活动范围。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向后仰身时要注意避免头晕,动作不宜过快过猛。
2.腰部旋转运动
站立位腰部旋转运动: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腰部向左旋转,再向右旋转,左右各旋转10-15次。旋转时要保持身体稳定,旋转幅度逐渐增大,但不要超过自身可耐受的范围。对于患有腰椎关节病的患者,旋转幅度要适当减小,避免加重关节的损伤。
坐位腰部旋转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身体向左旋转,右手触摸左膝,然后向右旋转,左手触摸右膝,左右各旋转10-15次。这种运动可以锻炼腰部的旋转肌群,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对于肥胖患者,进行腰部旋转运动时要注意呼吸的配合,避免因呼吸不畅导致头晕等不适。
四、药物辅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等。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2.肌肉松弛剂
例如氯唑沙宗等肌肉松弛剂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也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