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的诊断需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询问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病史;观察黄疸特征及伴随症状;进行腹部等体格检查;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寄生虫等实验室指标;借助超声、CT、MRCP、ERCP、EUS等影像学检查,从而缩小鉴别诊断范围,明确病因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新生儿出现阻塞性黄疸需考虑先天性胆道畸形,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儿童时期的阻塞性黄疸可能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相关;成年人则需警惕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因不同,通过详细询问年龄有助于初步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2.性别因素:某些胆道疾病在性别上有一定差异,例如胆道结石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但这并非绝对,仍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3.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胆道结石的发生风险,从而引发阻塞性黄疸;有疫区居住史或生食水生植物史者,需考虑华支睾吸虫感染导致胆道梗阻的可能;长期饮酒史者要警惕酒精性肝病导致胆道梗阻相关情况。
4.病史:既往有无胆道手术史,若有则要考虑术后胆道狭窄等可能;有无肝炎病史,肝炎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可能导致胆道受压引起阻塞性黄疸;有无胰腺疾病史,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可能压迫胆道引起梗阻。
二、症状表现
1.黄疸特征:阻塞性黄疸的黄疸一般为进行性加重,皮肤巩膜黄染程度逐渐加深。观察黄疸的色泽,若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提示可能存在胆道完全梗阻;若为浅柠檬色,需与溶血性黄疸等鉴别。同时观察黄疸出现的速度,快速进展的阻塞性黄疸多提示胆道急性梗阻,如胆道结石嵌顿等,而缓慢进展的可能与胆道肿瘤等慢性梗阻相关。
2.伴随症状:伴有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胆道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疼痛性质可为绞痛或钝痛;若伴有陶土样大便,提示胆道完全梗阻,胆汁无法排入肠道,导致粪便中无胆红素相关色素;伴有皮肤瘙痒,是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程度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伴有消瘦、乏力,需警惕胆道恶性肿瘤等情况,因为肿瘤消耗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此类表现;伴有寒战、高热,多提示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引起。
三、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触摸右上腹,若可触及肿大的胆囊,称为Courvoisier征,提示胰头癌等低位胆道梗阻,因为此时胆囊多因胆道梗阻而淤胆肿大;若未触及肿大胆囊,可能是高位胆道梗阻,如肝门部胆管癌等。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若有提示可能存在胆道炎症、穿孔等情况。触摸肝脏,了解肝脏大小、质地,肝脏进行性增大且质地坚硬,要考虑胆道恶性肿瘤侵犯肝脏可能。
2.其他体征:观察有无腹水,若有腹水可能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胆道受压等情况;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蜘蛛痣等,提示可能存在肝硬化相关的阻塞性黄疸情况。
四、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常大于50%。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害情况,若肝细胞有明显损害,ALT、AST可升高,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显著升高,提示胆道梗阻,ALP和GGT升高越明显,胆道梗阻可能性越大。
2.凝血功能:阻塞性黄疸患者由于维生素K吸收障碍,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通过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尤其是对于可能需要手术的患者,凝血功能状态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3.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胆道肿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若CA19-9明显升高,要高度警惕胆道恶性肿瘤可能,但需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判断;甲胎蛋白(AFP)一般在胆道肿瘤中不升高,若升高需考虑合并原发性肝癌可能。
4.寄生虫相关检查:若怀疑华支睾吸虫感染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可进行粪便查虫卵、血清学检查等,粪便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卵可明确诊断,血清学检查可检测相关抗体等。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阻塞性黄疸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胆道系统有无扩张,胆管扩张的部位、程度等。例如,肝内胆管扩张而肝外胆管不扩张,多提示肝门部胆管梗阻;肝内外胆管均扩张,提示胆总管以下部位梗阻。同时可观察胆囊情况,有无胆囊结石、胆囊增大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肠道气体干扰严重的部位可能显示不清。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可发现胆道内的结石、肿瘤等病变,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胆道梗阻的部位、病因有重要价值。增强CT还可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恶性肿瘤多血供丰富。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形态,对于胆道梗阻的部位、原因诊断准确率高,能明确梗阻是位于肝内还是肝外,梗阻的具体部位等,对先天性胆道畸形、胆道肿瘤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超声、CT检查不易明确诊断的患者。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不仅可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还可同时进行治疗,如取出胆道结石、放置支架等。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如胰腺炎、胆道感染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内镜超声检查(EUS)
对于胆道梗阻的诊断有独特优势,可更近距离观察胆道壁及周围组织,发现较小的病变,尤其对胰腺实质内病变与胆道的关系显示清晰,有助于鉴别胰腺疾病导致胆道梗阻的情况,如胰腺肿瘤侵犯胆道等,但该检查操作相对复杂,应用相对受限。
通过以上从病史采集、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到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逐步缩小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范围,明确病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