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诊断涉及多项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可判断黄疸程度与类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测定有助于鉴别黄疸类型,肝功能检查中不同酶的变化有不同意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MRCP可辅助发现病变,凝血功能检查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明确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黄疸,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黄疸,不同人群各项检查有不同特点及意义。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
总胆红素(TBil):是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为3.4~17.1μmol/L,当总胆红素升高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不同年龄段人群参考值略有差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1μmol/L。通过检测总胆红素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程度及类型,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IBil)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时以DBil升高为主。
二、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测定
尿胆红素: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呈阴性,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呈阳性,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呈阴性。尿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鉴别黄疸的类型,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障碍,导致血中DBil升高,DBil可透过肾小球滤过膜从尿中排出,从而使尿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胆道阻塞,胆汁排泄受阻,DBil反流入血,进而从尿中排出,出现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正常尿液中尿胆原含量为0.84~4.2μmol/L,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明显增多;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中度增多;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原的检测也对黄疸的鉴别有一定帮助,溶血性黄疸时,大量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经代谢生成大量的IBil,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能力,同时,由于贫血、缺氧及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更多的DBil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尿胆原排出增多;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受损,对尿胆原的摄取、转化及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使尿胆原在血中潴留,进而从尿中排出增多;阻塞性黄疸时,胆道阻塞,尿胆原生成减少,故尿胆原减少或阴性。
三、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情况,肝细胞受损时,ALT、AS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酶活性升高。在肝细胞性黄疸时,ALT、AST通常明显升高;在阻塞性黄疸时,若伴有肝细胞损伤,也可出现ALT、AST升高;溶血性黄疸时,一般ALT、AST正常或轻度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的肝功能参考值略有不同,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参考相应的正常范围。
碱性磷酸酶(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道阻塞,ALP合成增加且排泄受阻,血清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ALP轻度升高;溶血性黄疸时,ALP一般正常。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ALP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骨骼发育活跃,ALP生理性升高较常见,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时,GGT可升高,其临床意义与ALP相似,但在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时GGT升高更明显。不同性别在某些情况下GGT也有差异,男性一般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多无临床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黄疸辅助检查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肝脏、胆囊、胆道、胰腺等器官的形态、大小及结构,有助于发现胆道结石、胆道扩张、胆囊病变、肝脏占位性病变等。对于儿童,B超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及肝脏的情况,对于诊断胆道闭锁等新生儿黄疸相关疾病有重要价值。通过B超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情况,若发现胆道扩张,提示可能存在胆道梗阻,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需要考虑肝脏肿瘤等可能。
CT检查:对于肝脏、胆道、胰腺等部位的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于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胆道结石的细节等有优势。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在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中需要谨慎使用,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CT检查。在诊断阻塞性黄疸时,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胆道梗阻的部位及原因,如是否存在胰头癌、胆管癌等导致的胆道梗阻。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显示效果更好,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胆道树的形态,对于胆道梗阻的部位、原因诊断准确率高。在儿童中,MRCP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对于诊断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清晰显示胆道的走行、扩张情况及梗阻部位,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五、凝血功能检查
在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PT和APTT延长。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若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警惕重症肝炎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因为重症肝炎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因子合成显著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可能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于怀疑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需要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乙肝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若丙肝抗体阳性,提示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黄疸。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肝炎病毒的情况不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可能为母婴传播等途径,成人感染多与输血、不洁注射等有关。通过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可以明确黄疸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七、自身抗体检测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黄疸,需要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等自身抗体异常。不同性别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略有差异,女性相对多见。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黄疸,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