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是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感染、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便血是血液从肛门排出致粪便颜色改变,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肠道感染、息肉、肿瘤、炎症性肠病)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尿血需通过尿液、影像学等检查诊断,便血需粪便、内镜、影像学等检查诊断。不同人群尿血和便血有不同特点,儿童、女性、老年人各有应对要点,儿童尿血多与肾小球疾病等有关,女性尿血要防感染等,老年人尿血需警惕肿瘤,女性便血要注意炎症性肠病等,老年人便血要防肿瘤等。
一、定义与常见原因
尿血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常见原因有: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病史,病理上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等改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和老年女性,感染可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现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结石移动时可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疼痛是其典型表现,疼痛程度较为剧烈。
肿瘤:肾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癌也是中老年常见肿瘤,血尿多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及血尿等;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除了血尿,还可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血尿、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二、便血
一、定义与常见原因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常见原因有:
消化道疾病:
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有不洁饮食史,表现为腹痛、腹泻,起初为稀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多发生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
息肉:结肠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息肉多为错构瘤性,成人息肉则有腺瘤性等,较小的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
肿瘤: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便血,多为暗红色,常伴有黏液,还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等症状;结肠癌发病年龄相对广泛,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中青年,病程较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症状多样,也可出现便血,常伴有腹痛、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自幼发病,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症,新生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肠道吸收障碍的人群易患,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便血等出血表现。
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多见于鼠类接触史的人群,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表现,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导致便血。
三、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一、尿血的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尿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有血尿及血尿的程度,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有助于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若尿畸形红细胞占比>80%,多考虑肾小球源性血尿。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CTU(CT尿路造影)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结构;肾活检对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肾小球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二、便血的检查
粪便检查:包括粪便常规+潜血试验,可初步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若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出血;粪便病原学检查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能明确是细菌、阿米巴原虫等哪种病原体感染。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息肉、肿瘤、炎症等病变,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胃镜检查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便血有诊断价值,能明确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用于排查肝胆胰等部位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CT检查对于肠道肿瘤、腹腔内血管病变等有一定诊断价值,必要时还可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明确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义。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尿血
特点:儿童尿血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史,起病相对较急,除血尿外,可能伴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白血病导致的尿血需要引起重视,儿童白血病还常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应对:儿童出现尿血应及时就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感染史等,进行全面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活检等(肾活检需权衡利弊,谨慎操作)。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休息、利尿、降压等,多数儿童预后较好,但需密切随访肾功能等指标。对于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则需进行专科的化疗等治疗。
二、女性尿血与便血
尿血:女性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常见,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应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等。对于女性泌尿系统结石,要注意饮食调节,预防结石复发。女性肿瘤导致的尿血如膀胱癌等,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便血:女性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要注意情绪调节,因为精神因素可能影响病情。对于女性消化道肿瘤,如直肠癌等,要提高防癌意识,定期进行筛查。
三、老年人尿血与便血
尿血:老年人尿血需高度警惕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应及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老年人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前列腺增生可导致尿路梗阻,容易并发感染和出血,需综合评估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等。
便血:老年人消化道肿瘤发生率较高,如结肠癌、直肠癌等,要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老年人血液系统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症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有关,需注意补充维生素K,同时治疗基础疾病。老年人凝血功能下降,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情况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凝血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