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能否自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个体调节能力及外界支持综合判断。

若由短期压力事件(如考试、工作变动)引发,且患者自我调节能力较强,通过规律作息、运动(如瑜伽、慢跑)、冥想放松、与亲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可能随压力源消失而逐渐自愈,但需持续观察1-3个月,避免症状反复。
若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伴随躯体化表现(如心悸、手抖、失眠)或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如无法工作、回避社交),通常难以自愈。此时大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已出现失衡,需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调整负面思维模式,或联合药物治疗(如氟西汀、舍曲林等)调节神经功能。
自愈过程中若出现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或躯体症状恶化,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