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按时期分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伴糜烂渗出等、亚急性期红肿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异常,瘙痒剧烈,好发部位因人群而异,婴幼儿好发头面部等且症状更明显护理需特注意,老年人病程长皮肤干燥重治疗要保湿及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儿童与饮食接触过敏原相关需排查并注意皮肤护理。
皮肤损害形态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出,若继发感染还可能有脓性分泌物。例如,婴幼儿的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容易出现急性期的过敏性湿疹表现,红斑基础上分布着密集的小丘疹和水疱,由于婴幼儿皮肤薄嫩,搔抓后渗出更明显。这是因为过敏原刺激皮肤后,引发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形成水疱、糜烂等表现。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皮肤红斑颜色变淡,丘疹有所减少,但仍有少量鳞屑,皮肤表面有结痂形成。这是因为在急性期经过治疗或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相对缓和后,皮肤损伤处于修复阶段,但仍有炎症残留。
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常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肤纹理加深,变得粗糙,像皮革一样,多发生在手部、足部、肘部、膝关节等部位,成年人慢性过敏性湿疹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皮肤细胞增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皮肤结构和外观改变。
瘙痒症状:过敏性湿疹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剧烈瘙痒,可轻可重,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不停地搔抓、哭闹不安,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瘙痒感,只能通过搔抓来缓解。成年人则会因为瘙痒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瘙痒是由于湿疹部位的神经末梢受到炎症介质的刺激,导致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产生瘙痒感觉。
好发部位
婴幼儿:常见于头面部,如额头、脸颊、头皮等部位,也可蔓延至颈部、四肢等。这与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接触外界过敏原机会多有关,头面部是婴幼儿接触外界环境较多的部位,容易接触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儿童及成年人: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屈侧部位,如肘部、腘窝、腕部屈侧、小腿屈侧等。这些部位皮肤褶皱多,易潮湿,且经常受到摩擦,容易引发湿疹。另外,手部也是成年人过敏性湿疹的好发部位,与经常接触洗涤剂、化学物质、金属等过敏原有关。
特殊人群:老年人的过敏性湿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可能与老年人皮肤干燥,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下降有关,皮肤干燥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侵袭,且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所减退,也容易发生湿疹。
特殊人群过敏性湿疹的特点
婴幼儿:婴幼儿过敏性湿疹症状往往更明显,除了皮肤损害外,由于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和进食,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婴幼儿皮肤薄嫩,在护理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清洗和搔抓,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例如,在选择治疗婴幼儿过敏性湿疹的药物时,要优先选择刺激性小、适合婴幼儿皮肤的药物剂型,如弱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但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过敏性湿疹病程可能较长,皮肤干燥情况更严重,在治疗时除了针对湿疹的炎症反应进行处理外,还需要注重皮肤保湿,因为皮肤干燥是老年人湿疹的重要诱发和加重因素。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
儿童:儿童过敏性湿疹的发生与饮食、接触过敏原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食物过敏是儿童过敏性湿疹常见的诱因之一,像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都可能引起儿童过敏性湿疹发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排查可能的食物过敏原,避免儿童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同时在皮肤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合适的儿童护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