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分急、慢性,发病部位在咽部,症状有急慢性不同表现,诊断靠病史询问和咽部检查,治疗分急慢性不同方式;食道癌是食管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分早中晚期,发病部位在食管,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诊断靠胃镜、钡餐造影、CT等,治疗分手术、放疗、化疗,儿童罕患食道癌,中老年为重点关注人群。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咽炎:是发生在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等类型,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区域。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病,生活中用嗓过度、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是常见诱因,比如教师等长期用嗓人群易患慢性咽炎。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为食管,食管是连接咽部与胃部的管道,按部位可分为颈段、胸段、腹段食道癌,胸段较为多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过烫或霉变食物、遗传因素等,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
二、症状表现
咽炎:
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常先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吞咽时加重,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因儿童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发展可能相对较快,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等表现。
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成年人多见,症状容易因过度用嗓、气候突变等因素加重。
食道癌: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进食时胸骨后不适、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相对中老年更多见,易被忽视。
中晚期: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典型症状,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食物,还可伴有吞咽疼痛、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体重明显下降,中老年人群发病时更应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三、诊断方法
咽炎: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等,然后进行咽部检查,医生用压舌板等检查咽部黏膜情况,急性咽炎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慢性咽炎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一般通过这些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辅助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各年龄段诊断方式类似,儿童诊断时需注意配合度等问题。
食道癌: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癌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能清晰看到食管内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各年龄段均可进行,但儿童患食道癌极为罕见,主要在中老年高危人群中重点应用。
食管钡餐造影:通过让患者吞咽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排空时间等,有助于发现食管黏膜紊乱、充盈缺损等异常,但相对胃镜诊断准确性稍低,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食道癌肿瘤的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段检查方式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比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时可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四、治疗原则
咽炎:
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即可,注意休息、多饮水,可使用含漱液漱口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适应证和药物特点选用,避免滥用。
慢性咽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慢性咽炎同样需注意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鼻部等邻近器官疾病。
食道癌:
手术治疗:是早期食道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切除肿瘤病灶,中晚期食道癌若有手术指征也可考虑手术,但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中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儿童几乎不会患食道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中老年患者。
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杀灭残留癌细胞;还可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不同年龄段放疗需考虑放疗对机体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更需关注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
化疗:多用于中晚期食道癌的综合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联合使用,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癌细胞,各年龄段化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儿童一般不涉及食道癌化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