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脱发和脂溢性脱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机制、症状表现、好发人群、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

1.病因机制
雄性脱发由遗传易感性及双氢睾酮对毛囊的抑制作用引发,与雄激素受体敏感性相关;脂溢性脱发主要因皮脂腺分泌亢进合并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引发毛囊炎症反应,多与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环境因素相关。
2.症状表现
雄性脱发表现为前额发际线M型后退或头顶毛发稀疏,脱发区皮肤光滑;脂溢性脱发以头皮油腻、黄色鳞屑黏附为特征,伴瘙痒、红斑或毛囊性丘疹。
3.好发人群
雄性脱发多见于20-40岁男性;脂溢性脱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春期后发病率升高。
4.诊断方法
雄性脱发需结合家族史、激素水平检测确诊;脂溢性脱发通过头皮屑镜检发现马拉色菌孢子。
5.治疗原则
雄性脱发以抑制5α-还原酶药物为主;脂溢性脱发需控制真菌感染,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