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与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询问病毒暴露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HBsAg等阳性及抗-HBcIgM等情况)、肝功能(ALT等酶及胆红素、白蛋白等)、HBVDNA检测;影像学有超声、CT检查,综合这些情况排除其他肝病可诊断,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特点。
一、临床症状与病史采集
(一)症状表现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与成人不同的表现,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对疾病的表达能力有关。
(二)病史询问
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史,如与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有不安全注射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母亲孕期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若HBsAg阳性且持续6个月以上则考虑为慢性感染,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HBsAg多为阳性,其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可出现抗-HBs阳性。
3.乙肝e抗原(HBeAg):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HBeAg可呈阳性。
4.乙肝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通常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可能出现抗-HBe阳性。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抗-HBc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抗-HBcIgM阳性是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抗-HBcIgG出现较晚,可持续多年。
(二)肝功能检查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ALT通常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年龄较小的儿童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好,ALT升高幅度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但仍可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重要依据。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也可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AST可升高,但其升高幅度一般不如ALT显著,AST/ALT比值对鉴别肝细胞损伤原因有一定帮助,如AST/ALT比值>1时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
3.总胆红素(TBil):部分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表现为黄疸,儿童患者出现黄疸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黄疸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4.白蛋白(Alb):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白蛋白一般无明显变化,当肝脏损伤严重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出现白蛋白降低,但早期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白蛋白多正常。
(三)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检测
HBVDNA定量检测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强弱,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HBVDNA通常呈阳性,且病毒载量较高,通过检测HBVDNA可以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对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儿童患者在检测时需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等问题。
三、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肝脏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实质回声可能稍增粗等改变,超声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如肝脓肿、肝囊肿等,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CT检查
一般情况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首选超声检查,CT检查多用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进一步详细评估肝脏病变时,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改变,但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的问题,应权衡利弊后选择。
四、诊断综合判断
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若患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发现HBsAg阳性、抗-HBcIgM阳性,肝功能检查显示ALT等转氨酶升高,HBVDNA阳性,同时排除其他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即可诊断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如儿童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性、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