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晚期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通过肝移植获得长期生存。

慢性肝衰竭晚期多由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长期发展而来,此时肝细胞大量坏死且再生能力极低,常伴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内科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降氨药物、保护肝细胞制剂及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暂时替代部分肝功能,为肝移植争取时间。肝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唯一根治手段,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但受供肝短缺、手术风险等因素限制。
若出现持续黄疸、腹水增多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尤其是合并乙肝、丙肝等基础肝病者,建议立即前往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通过肝功能、凝血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血氨、电解质等指标,出现呕血、高热等危急情况需紧急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