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有典型症状如全身强直性、阵挛性、局限性抽搐,伴随发热、意识障碍、口唇发绀、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惊厥特点不同,婴儿期不典型,幼儿期多与热性惊厥相关,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原因复杂,出现持续时间长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就医,家长要密切观察、采取措施防危险。
一、典型症状
1.全身强直性抽搐: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呈现僵直状态,持续时间可能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例如儿童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伸直且僵硬,面色可能会发青。这种情况常见于癫痫大发作等情况,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全身肌肉运动神经元同步异常兴奋,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2.全身阵挛性抽搐:表现为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像四肢、面部等部位出现有规律的抽动。一般频率相对有一定特点,可能是快速的抽动。这是因为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肌肉出现交替性收缩与舒张的阵挛性活动。
3.局限性抽搐:仅身体某一局部发生抽搐,比如仅一侧的面部肌肉、手指或脚趾等部位抽搐,有时可能会从一个部位逐渐扩展。其原因是大脑局部区域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如局部的脑损伤、癫痫灶局限在某一脑区等情况,导致局部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抽搐症状。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小儿惊厥很多情况下会伴有发热,尤其是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惊厥,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导致的发热。因为感染时病原体的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同时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诱发惊厥。例如在幼儿急疹前期,往往先有高热,随后出现惊厥。
2.意识障碍:惊厥发生时或发作后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由于惊厥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广泛异常放电,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尤其是意识相关的脑区功能。比如严重的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会出现长时间的意识障碍。
3.口唇发绀:由于惊厥发作时呼吸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氧气摄入不足,出现口唇部位血液中氧含量降低,从而呈现发绀现象。这是因为呼吸运动受到肌肉抽搐等影响,通气功能障碍,使得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导致口唇等部位颜色改变。
4.呕吐:部分小儿惊厥时可能伴有呕吐症状。可能是因为惊厥发作引起颅内压短暂变化,刺激呕吐中枢,或者是惊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等。例如热性惊厥时,有些患儿会出现呕吐表现。
三、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惊厥的特点
1.婴儿期:婴儿期惊厥可能表现不典型,常为轻微的面部肌肉抽动、双眼凝视、眨眼等,有时可能仅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屏气等。这是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质抑制功能较差,对于异常刺激的反应相对不典型。而且婴儿期的惊厥原因多与产伤、脑发育异常、低钙血症等有关。比如低钙血症引起的惊厥,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随后出现惊厥,表现为手脚抽动等。
2.幼儿期:幼儿期惊厥多与热性惊厥关系密切,往往在高热时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后精神恢复较快。这是因为幼儿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但体温调节中枢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在感染引起高热时容易诱发惊厥。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幼儿可能在体温上升期就出现惊厥。
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此阶段小儿惊厥原因相对复杂,可能与癫痫、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有关。惊厥发作形式多样,可能有全身发作,也可能有局灶性发作,且惊厥发作后可能会有头痛等不适。比如癫痫患儿,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可能会因各种诱因诱发惊厥发作,发作表现根据癫痫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表现为失神发作,即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发呆等。
四、特殊情况提示
如果小儿出现惊厥,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超过5分钟)、频繁发作、惊厥后精神萎靡长时间不恢复等情况,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对于有既往惊厥史的小儿,家长应密切观察其发热等情况,在发热初期就可采取适当的退热措施,如物理降温等,以降低惊厥发生的风险。同时,要注意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在惊厥发作时将小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等危险情况。对于低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惊厥的药物等。



